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林福昌"
5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整个输电网GPS行波故障定位系统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 第10期23卷 8-10,16页
作者:曾祥君 尹项根 陈德树 林福昌 魏丰 邹建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武汉430074 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武汉430077 
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具有很高的精度 ,但需要高速 A/ D采集、大量数据存储、复杂的行波波头辨识 ,且对发展性故障、近距离故障的测量处理比较困难。提出采用专用行波波头检测传感器、高精度的 GPS时钟及存储行波波头时刻的高效存取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紧凑型脉冲电流源的研究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2008年 第2期34卷 389-392页
作者:韩永霞 林福昌 戴玲 钟和清 何正浩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小型化是脉冲功率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脉冲电源小型化的研究,国外已开展大量工作,国内则处于起始阶段。为此基于高储能密度电容器、器件小型化和集成紧凑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了一套储能为500kJ的紧凑型脉冲电流源系统。该系统由10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布储能式电磁轨道炮效率分析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年 第2期32卷 35-39页
作者:温艳玲 戴玲 祝琦 王少杰 林福昌华中科技大学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布储能式电磁轨道炮在长导轨发射中具备高发射效率优势,为实现分布储能式电磁轨道炮的恒流特点,建立可供发射器参数、结构设计参考的仿真模型尤为重要。针对口径为60 mm×80 mm的矩形轨道炮,根据电流波形的平稳性要求,沿导轨方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600 A重复频率脉冲恒流源研制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年 第9期34卷 135-139页
作者:杨振宇 李柳霞 张钦 李化 林福昌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针对国内脉冲恒流源幅值较小、重复频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电流闭环反馈控制的恒流电路,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采用Pspice仿真验证了电路的功能,最终研制了1台600 A重复频率工作的脉冲恒流电源。电源采取储能放电配合高速开关的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晕离子流对先导放电路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2006年 第12期32卷 30-32,44页
作者:何正浩 李劲 林福昌 何俊佳 胡枫 吴振兴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为探明当空气中含有电晕产生的离子时(离子背景),对雷电先导的发展、击穿过程和路径的选择有何影响,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正、负离子流对先导放电进展路径影响的特点及规律,两种方法得出的一致结果表明,有离子背景的雷电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功率能源模块中的石墨电极气体开关系统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 第4期26卷 153-157页
作者:俞斌 李黎 葛亚峰 鲍超斌 刘云龙 谢龙君 林福昌强磁场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探讨了大功率脉冲电源模块中主放电开关和预电离开关整体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在主放电回路中选择石墨型两电极气体开关作为主开关,因为其在高峰值和快上升沿时间电流的作用下具有很长的工作寿命,并由此构建了基于脉冲变压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培养继承创新风景园林人才的几点建议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12年 第4期19卷 187-188页
作者:林福昌杭州园林设计院 
我于1959年9月进八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学习,成为风景园林战线上的一员.感到欣慰;在校学习期间,得到老师们的精诚传授和谆谆教导,顺利完成学业,尽表感澈之情。走出校门,进入社会近半个世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脉冲放电破岩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预测方法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4年 第5期36卷 147-155页
作者:刘毅 廖洪彬 程晋 李柳霞 林福昌 赵勇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功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2206 
针对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电弧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难以预测的问题,构建了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综合试验平台,测量了花岗岩-自来水组合介质下电弧等离子体通道发展特性及典型电流、电压参数,提取了不同电极间距和脉冲放电次数下岩石表面形成的破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特高压直流接地极线路招弧角绝缘配合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2016年 第11期42卷 3481-3487页
作者:李健 李显东 李化 刘毅 徐志坚 林福昌 张冯硕 吴高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武汉430071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为了研究招弧角在电压等级为±800 kV、输送功率为5 000 MW的某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上的绝缘配合情况,开展了燃弧试验,并采用U-I特性配合法进行了绝缘配合分析,研究了接地极线路参数和电弧拉伸效应对招弧角保护性能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属化膜电容器电极边缘电场畸变研究
收藏 引用
《高压电器》2022年 第3期58卷 29-36页
作者:王佳昕 李化 王哲豪 李柳霞 林福昌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金属化膜电容器因其自愈特性可在高电场强度下工作,但电极边缘的电场畸变导致的电极退化会使电容量下降,对电极边缘处的电场畸变程度的评估可为电容器的结构设计提供支撑。文中基于三结合点附近电场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评估电极边缘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