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林霏开"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老顽童”永不过时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24年 第5期 37-37页
作者:林霏开不详 
黄永玉的人生哲学与艺术风格图3是统一的,真诚、大胆、不拘一格。他是一个老顽童,集邮界有幸,留下了他不少经典的邮品。外界说,集邮过时了,不寄信了,新邮面临消亡,炒邮赚不到钱了。而我们相信,好邮品永存,大师永不过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那些精彩不会消失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22年 第1期 34-41页
作者:林霏开不详 
一冰岛邮票——那些精彩不会消失。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冰岛馆,永远定格在小型张上(图1),晶莹透亮,熠熠生辉。那年,我在展馆里购买了一方水晶书枕(图2),底部刻有"灵感分享" 4字。我觉得,地不分南北,时无论古今,邮票设计者与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捷克邮踪——先说穆夏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07年 第11期 17-18页
作者:林霏开 
黄山先生两度在《上海集邮》上提到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画家阿尔丰斯·穆夏,今年7月初我去布拉格旅游,有幸“闯进”艺术宫楼下的咖啡馆,亲身感受到浓郁的“穆夏氛围”,对于理解捷克邮票的艺术传统,领受了重要的一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又谈艺术盛宴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08年 第2期 31-33页
作者:林霏开 
我用《艺术盛宴》的标题,为《集邮报》写了篇《小馄饨》(我的专栏)。700多字的短文,没展,也没插图。意犹未尽,乃继续写这一篇《又谈》,读者诸君感觉突兀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象”的印象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02年 第4期 31-33,F003页
作者:林霏开 
埘于21世纪之初的中老年人来说,艺术鉴赏的能力,大体到印象派作品为止。当代的、前卫的东西,虽也尽力去理解,但大多觉得不可思议。也许,“理解”正是对“领悟”的一种干扰吧?”跟着感觉走”已成为时髦。在去年上海举办的一次奥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随笔美国之五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03年 第8期 34-36页
作者:林霏开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它“装”在我的集邮册里已6年了。此话怎说?大都会博物馆的规模要比上海博物馆大好几倍,可它没有上海博物馆那样幸运——才建几年就登上了中国邮票。早在1870年筹建的大都会博物馆,老也上不了美国邮票。1970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型张”札记之十 随便又翻翻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13年 第1期 32-35页
作者:林霏开 
日本、美国、法国,毫无疑问都是“集邮强国”,日、美在邮票发行史上,不乏平庸之作,而法国的艺术水准高高在上,贯彻始终,无可指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巨匠 叶落归根——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故居巡礼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19年 第2期 20-23页
作者:林霏开不详 
2018年深秋,俄罗斯最美的季节,金色满枝,层浸染,黄叶遍地。我与几位翻译家、艺术家同行,重点拜访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故居,也参观了几位苏联后期诗人的旧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维也纳浪漫一日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18年 第8期 20-22页
作者:林霏开 
第3次来到维也纳,不想重复去美泉宫了,承蒙导游恩,让我们自个儿参观艺术史博物馆(图1,2003年联合国邮票;图2,博物馆外景,林霏开摄)。过去曾两度来到门口,没有进去过。这回买票一探,终于大眼界。正好有珍宝展览。在博物馆的门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作的灵感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1994年 第5期 19-20页
作者:林霏开 
灵感不是唯心论的;否认灵感,恰恰违背了唯物论。灵感是积累已久的爆发,内因通过外因的撞击而产生火花。 精彩的邮票,常闪现灵感的光芒。 邮票、艺术品、社会生活中一切创造物,其道理是相通的。最近收到四川南川县读者刘勇先生来件,告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