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林颢"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林颢油画作品选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08年 第4期 41-41页
作者:林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入与走出——民国福建西洋绘画教育场域中的两个维度
收藏 引用
《美术》2020年 第11期 86-91页
作者:林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民国福建这个特殊的场域孕育了独具闽地特征的美术现象,艺术家纷纷以美术教育践行自身的艺术理想。但民国福建美术家不论是本土美术教育的延展还是走向新马地区传播艺术火种,均不受研究者所重视,往往缺席于一般美术史书写中。本文认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8世纪欧洲洛可可色粉画艺术探寻
收藏 引用
《美术》2019年 第7期 127-133页
作者:林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十七八世纪的欧洲经济发展迅猛,平板玻璃的出现使色粉画艺术的发展也随之达到顶峰,其无味、色彩绚丽、制作简单便捷的特点,受到欧洲贵族阶层的推崇与喜爱,在巴黎成为最时髦的两种,从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色粉画艺术家如卡列拉、拉图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现的力量——由帕耳斯坦绘画艺术想到的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9年 第5期 70-73页
作者:林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再现,也叫“再生”或“重现”,同“回忆”相近。提起“再现”,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总是影像作品。其实,每一种艺术对于物象都有不同的“再现”方法。在摄影家那里,体现了对光影的把握,它忠实于客观;在画家那里,则是通过画笔的描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幅历史影像中的女性:庚款留美女画家周淑静及其色粉画
收藏 引用
《美术》2023年 第3期 66-70页
作者:林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在近代中国西洋画的接受与传播上,色粉画都留下了印迹。本文以1914年庚款留美女画家周淑静的色粉画实践为中心,考察其把色粉画带入中国及与上海美专色粉画学科的建构相互融合的历史史实,对色粉画传入中国的不同源流加以考证,并为相关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李叔同到李超士 早期色粉画传入中国的三条路径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3年 第6期 11-17页
作者:林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西洋画传入中国,涉及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文化命题,它以西方工艺美术的输入为先导,以书籍报刊的传播为先声。1867年,无锡人徐寿向曾国藩提出:“设一便考西学之法,至能中西艺术共相颉顽,因想一法,将西国要书译出,不独自增识见,并可刊印传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丹培拉绘画的艺术魅力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02年 第2期 31-34页
作者:林颢 
欧美各大博物馆都收藏有许多大师作品,这些作品大多由于年代久远,画面已变色、灰暗,甚至出现龟裂,但是,有一部份大师的作品虽年代更久,画面却完好如初,色彩仍明丽如昔,这不由不引起历史学家和美术史论家的广泛注意.后者就是丹培拉绘画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再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09年 第5期23卷 145-146页
作者:林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本文通过当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堪忧的现状引发出对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人文素养、造型能力与创造力三者相结合且缺一不可的美术基础观。同时,针对存在问题,从改革课程设置、课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创作能力等各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食品试验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实践方法改革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农产品加工》2020年 第22期 129-131页
作者:林颢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针对我国高校“食品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理论性较强,但教学目标却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相关度较高,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面临教学内容和方法输入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方面输出匹配方面的问题;提出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手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声学特性的禽蛋裂纹实时在线检测系统
收藏 引用
《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 第5期42卷 183-186页
作者:孙力 蔡健荣 林颢 赵杰文 方根根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镇江212013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镇江212013 
设计了一套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F2812)的禽蛋裂纹在线检测系统,系统以禽蛋声学特性为基础,通过采集并分析敲击禽蛋产生的响应信号,可实现禽蛋裂纹的在线、实时检测。根据大量完好和裂纹禽蛋敲击响应信号特征的差异,提取了5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