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柏刚"
45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位相和坐标调制的多相位值相息片的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仪器仪表学报》1992年 第4期13卷 431-436页
作者:龙品 邬敏贤 柏刚 金国藩北京邮电学院 清华大学 
一、引言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许多形成光束阵列发生器的方法。其中较常用而且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二值化的衍射光栅。这种由Dammann 提出、由其它人发展的Dammann 光栅是一种具有二值化的相位值并且在一个周期内各单元尺寸不同的透射或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柴油机双卷流燃烧系统的排放特性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 第9期29卷 48-54,293页
作者:柏刚 谢均 柴国英 赵建辉 李向荣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300400 
为研究双卷流燃烧系统对直喷式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影响,该文采用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分析方法,探讨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提前角、喷孔直径、油束夹角和涡流比对双卷流燃烧系统(DSCS)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记忆的再现、表现与呈现——论电影《芳华》对经典艺术作品的改编
收藏 引用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9年 第1期 62-65页
作者:柏刚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电影《芳华》配合题材,选取改编一批经典音乐舞蹈作品,与镜头、画面、情境有机结合,构成电影叙事的重要元素,融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于一体,再现时代环境,表现人物命运,让一段历史记忆得以以视听兼具的审美呈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柴油机密集喷雾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内燃机学报》2008年 第6期26卷 513-518页
作者:李向荣 张薇 王长园 柏刚 刘福水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 
为了研究柴油机高喷射压力、高背景压力下的密集喷雾特性,自行设计了喷雾模拟试验装置。利用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和高速摄影系统,获得了柴油喷雾发展图片,总结分析了密集喷雾的总体结构特征。并根据高喷射压力、高背景压力试验条件对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体语言的革命性实践——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的语言维度探寻
收藏 引用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 第4期36卷 43-49页
作者:柏刚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507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女性写作、女人腔、符号学等理论,强调语言与女性身体、本能、非理性之间的联系,突出语言在性别主体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意图通过身体写作的革命性语言实践,颠覆父权制历史文化传统,赋予女性身体以性别政治的功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芳华》对音乐舞蹈经典作品的运用与改编
收藏 引用
《艺海》2020年 第8期 93-95页
作者:柏刚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电影《芳华》运用经典音乐舞蹈作品,与镜头、画面、情节有机融合,转换为电影叙事的重要元素,还原时代,烘托氛围,塑造人物,让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得以声画并举的审美呈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重边缘的农村青年成长叙事——评王十月的中篇小说《少年行》
收藏 引用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 第1期30卷 51-54页
作者:柏刚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40 
王十月的《少年行》以其对农村少年青青期心理的精准把握和成长轨迹的深情描摹,展示了处于城市和乡村双重边缘的一代打工先行者离乡进城前的心理和命运,这种农村青年成长叙事,体现出和其它成长小说不同的特点,为当代成长小说的人物画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防灾生活圈”理念在高校社区防灾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21年 第1期 57-59页
作者:唐建 李东翼 柏刚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我国高校校园因历史原因具有人群密度高、区域内功能划分混乱的特点,这使其成为当今城市各项防灾体系中较为脆弱的一环。文章以日本"防灾生活圈"理念为基础,以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建设、功能分区、人群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看“日常生活审美化”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 第12期 61-63页
作者:柏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40 
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出发,可以看出日常生活审美化体现了人的自然需要,表现出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等本质力量的肯定,具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特征。使"美"的内涵得到丰富和拓展,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看成此命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时代文学的新质融入与发展的可能性探讨
收藏 引用
《茂名学院学报》2005年 第2期15卷 34-36,43页
作者:柏刚茂名学院中文系广东茂名525000 
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但却不是文学的终结者。无论是就文学本质形而上的理论演绎,还是业已出现的文学艺术创作新的实践,都证明了图像时代的文学具有运用现代传媒和符号体系生成文学新质的能力,具备充分发展的可能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