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柯凡"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南四湖菹草生长周期对内源磷释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 第8期44卷 370-382页
作者:张一泉 王卫星 次珍 尹一帆 李峰 柯凡 王莲 姜斯乔 孙利利 冯慕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山东省济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济宁272004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沙410014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4 
沉水植物对于“沉积物-水”界面(SWI)的磷(P)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沉水植物生长周期对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南四湖优势沉水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在菹草的生长周期内分别于4个湖区菹草丰富且具有代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余笑予导演艺术之“趣”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5年 第10期 131-135页
作者:柯凡中国艺术研究院 
余笑予先生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戏曲界具有独立风格和重要地位的一位导演。他的作品趣味浓厚,雅俗共赏,不仅延续了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对于"趣"的推崇,而且蕴含着他作为当代戏曲导演的审美追求。余笑予戏曲导演艺术之"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强健艺术之根 张扬时代之魂——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管窥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8年 第9期 13-17页
作者:柯凡中国艺术研究院 
我国第一次全国性的戏曲会演,是在1952年。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37个剧团,23个剧种,82个剧目(包括63个整理改编传统戏、11个新编历史戏和8个现代戏),可谓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晚明戏曲中僧尼世俗化现象论析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4年 第1期25卷 32-37页
作者:柯凡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在中晚明戏曲作品中 ,僧尼已成为利欲、性欲、情欲的化身 ,其宗教外衣蒙上了浓厚的世俗色彩。他们追求世俗化的生活方式 ,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确立人生价值观念 ,试图实现快意享受现世生活的人生理想。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出现同明代佛教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爱戏曲艺术 传播戏曲文化———《戏海飞鸿》读后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5年 第4期26卷 113-114页
作者:郑传寅 柯凡 
戏曲是中华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历经时空变幻,涵括了广博的文化,积淀了深沉的意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STM32的智能台灯的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 第5期20卷 99-102页
作者:陈骁扬 李响 孙大勇 李芳芳 殷云霞 柯凡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1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LED照明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在政府引导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下,LED正逐步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等低效高功耗产品,成为新一代的环保型高科技光源。为避免传统荧光台灯频闪的现象,解决传统台灯光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努力建设民族特色戏曲理论体系——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0年 第1期 413-425,2页
作者:柯凡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2009年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长白山国际酒店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及中国香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剧目建设看当代昆曲的创新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5年 第4期 104-117页
作者:柯凡中国艺术研究院 
21世纪以来,随着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人们对昆曲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由于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昆曲被冠以高雅艺术之典范的称号,它所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也不再被认为是落伍与守旧的标志,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王红丽塑造的三个悲剧女性形象——看豫剧《秦雪梅》、《风雨行宫》、《铡刀下的红梅》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3年 第S1期 76-79页
作者:柯凡中国艺术研究院 
豫剧"二度梅"获得者王红丽十七岁登台献艺,从艺至今已经三十余载。她主演的《秦雪梅》、《风雨行宫》和《铡刀下的红梅》分别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尽管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都带有悲剧性,但是,她们在艺术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的意识流——读《走近诗的太阳》
收藏 引用
《写作》2004年 第8期3卷 41-42页
作者:柯凡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研究生 
《走近诗的太阳》是作者对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深切怀念,是对诗人高洁灵魂的无限景仰,也是对中俄两国人民美好友谊的赞颂。作者以初中时代对普希金的挚爱为切入点,为此次俄罗斯之行带给人的向往、满足与希冀作铺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