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柯汉琳"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审美意象及其思维特征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4期27卷 24-30页
作者:柯汉琳 
审美意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范畴,已被人们广泛使用。然而关于审美意象的诸多问题,理论界至今理解不一,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审美意象的本质及其思维特征等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究。1、审美意象的来源。审美意象在中国古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仰望思想的星空──关于90年代以来思想散文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2年 第3期 44-48页
作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90年代思想散文的收获与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本文描述了90年代思想散文的整体风貌,对其中几位代表性作家作品作了评述和分析,对思想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的关系及其要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0年 第1期 34-35页
作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间范畴与美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 第4期 18-24页
作者:柯汉琳 
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养成了一种理解事物的习惯;世间万物,是即是,否即否,非是即否;此即此,彼即彼,非此即彼.结果,万象纷扬的大千世界被两分天下,繁复无穷的现实人生被描述为双峰对峙,而多姿多采的审美现象和艺术现象也被归结为两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四时期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7年 第3期 56-60页
作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为一种新剧形式,中国话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自西方的一种戏剧品种。这一新的剧种在中国特定的语境下,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逐步实现了创造性的艺术转换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戏剧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4期 51-57,65页
作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代悲剧没有发展为巍峨的艺术殿堂,根源在于传统精神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反悲剧意识;儒、道、佛及天命观等共同铸造了这种意识,不断冲淡着悲剧意识.中国古代悲剧诞生于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交接面,是这两种意识由对立走向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文视野中的意义追询——论长篇小说《侏儒》和《晕眩》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3期 86-91页
作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长篇小说《侏儒》和《晕眩》是金岱对当代知识阶层精神现象的文化观照和探索的艺术结晶,其中既有痛苦的灵魂拷问,又有对“父亲文化”、“偶像文化”和“自我中心”价值取向的批判激情;既有对人的存境的人文关怀,又有对世界的“意义”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的世俗化与文人心态的世俗化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2期 53-54页
作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在来讨论审美心理的流变和文化的变迁问题,我想到的是文学的世俗化与文人心态的世俗化。的确,我们好像大梦醒来,睁眼面对世界时,忽然发觉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世界已今非昔比。我们已进入一个文化的世俗化时代,世俗文化的大潮正在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诗心”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 第2期 70-79,158,159页
作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诗心”一词在中国古代罕见作为一个诗论范畴出现和使用过,但《诗纬》中有“诗者,天地之心也”的说法。《诗纬》的说法其实不是“诗心”概念的表述,也不是表示“诗在天地之间是核心和中心”,而是对《诗经》与“天地之心”的关系的阐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