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栗晶"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单煤粉颗粒着火特性的激光辅助高速摄像测量
收藏 引用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年 第2期25卷 169-174页
作者:卢科 栗晶 王昱升 黄晓宏 罗威 柳朝晖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武汉430205 
针对煤粉的着火特性,基于平面火焰燃烧器,应用自行开发的连续激光辅助高速摄像的测量方法对煤粉颗粒的着火过程进行了连续捕捉,系统地研究了空气条件下着火过程中的单煤粉颗粒的尺寸、形貌、温度和着火延迟特性.研究发现环境温度1 800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南省二级及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
收藏 引用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年 第2期29卷 583-584页
作者:王青 许晨耘 杨毅军 栗晶 陈华慧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省医院协会 
[目的]了解海南省二级及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参照全国住院病人体验与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8所三级综合医院和19所二级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工作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背景下分众传媒的发展模式探析
收藏 引用
《出版广角》2019年 第19期 78-80页
作者:栗晶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广告行业市场规模急速扩张.但近年来,行业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在此大环境下,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与趋势,已成为广告媒体企业新时代下的应对之道.分众传媒以电梯广告为核心进行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独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涡轮灯泡贯流式水轮机三维定常流动解析
收藏 引用
《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 第7期43卷 123-126页
作者:栗晶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5 
基于三维N-S方程及标准紊流模型,对双涡轮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进行了全三维定常流数值模拟,获得了流场的速度、欧拉能量及压力分布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FD分析能较准确地预测双涡轮贯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场的结构,其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作为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调节活动导叶的形状解析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 第2期31卷 263-266页
作者:韩凤琴 黄乐平 栗晶 久保田乔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贯流式水轮机的活动导叶和转轮叶片都是可调节的,活动导叶开度角γG与转轮叶片角φR的协联关系相当重要,协联关系对水轮机设计及运行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至目前为止,γG和φR的协联关系即协联工况只能在水轮机设计完成后通过模型试验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尾水管整流筒的直径对水轮机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太阳能学报》2018年 第2期39卷 412-419页
作者:栗晶 张军 晏成明 邓志辉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35 中山市创想模型设计有限公司中山528400 
在尾水管的通道内设有前后两端开口的整流简,通过对安装整流筒前后水轮机的水力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存整流简直径D=168mm时水轮机效率达到最高,同时对比尾水管在4种不同条件下的流场示意图,得出当D=168mm时,漩涡明显减少,流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转双涡轮机械非定常流动与干涉控制
收藏 引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 第4期29卷 307-311页
作者:栗晶 安源 王幼青 韩凤琴 久保田乔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35 神奈川大学工学院 
为了大幅度提高水力机械的动力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开发研制了反转双涡轮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组.水轮机的前后涡轮均采用可动翼型,依新提出的翼型公平负荷设计方法,寻求两涡轮间欧拉能量需求及交换的合理化,在严密取得欧拉能量均衡之下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轮机模型试验台的构建
收藏 引用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年 第11期12卷 83-84页
作者:栗晶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5 
在通用试验台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自身特点,构建了水轮机模型试验台,重点介绍试验台的水力设计,构建好的试验台将用于验证数值解析结果和指导转轮的水力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AR与大数据的交互式场景系统的设计
收藏 引用
《数字技术与应用》2024年 第7期42卷 143-145页
作者:栗晶 严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AR与大数据的交互式场景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简单说明该系统设计背景以及关键技术的条件下,从系统总体设计、移动安卓端设计、服务端设计、界面与窗口设计这几方面入手,着重阐述了基于AR与大数据的交互式场景系统的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FPGA和无线通信的冲击波超压采集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工程设计学报》2011年 第6期18卷 449-452页
作者:赵岩 马铁华 杜红棉 栗晶 宓莎 田壮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冲击波超压测试技术发展迅速.由于冲击波超压测试现场环境比较恶劣,为了提高测试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无线通信的冲击波超压采集系统的设计,从冲击波超压信号采集的发展现状出发,具体阐述了该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