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栾贻信"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艺批评与“陌生化”效果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1990年 第4期 3-8页
作者:栾贻信 盖光 
文艺批评是审美再创造活动,又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活动,它有自身独具的艺术实践领域和审美形态结构。在具体的审美表现中,它又作为中介系统,沟通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读者的艺术接受。因而它对艺术审美活动中的这两个环节具有超前反映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歌欣赏的三境界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1989年 第2期10卷 70-74页
作者:栾贻信 贾炳棣 
文学艺术是审美主客体具体关系的存在方式,是双重主客体的不同组合.人们一般把偏于客观摹拟的艺术称为再现艺术,把偏于主体情志的艺术称为表现艺术.这种对艺术的分类实际上是不够科学的,因为这种分类只揭示出审美主客体的量的关系,缺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学方法论和艺术本质观——从东、西方古典美学看艺术的审美本质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期 1-8页
作者:马龙潜 栾贻信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20 
本文从美学方法论的角度 ,以对东西方古典美学艺术本质观的论述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文艺实践 ,对艺术本质给予了现时代的规定。本文认为 ,西方古典美学和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是以纯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艺术 ,把艺术规定为是一种特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文艺的双重主体结构特性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03年 第6期 18-21页
作者:马龙潜 栾贻信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20 
文艺的双重主体结构,是指文艺主体以自身为对象所形成的内在的主客体关系结构。文艺主体的审美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主体自身把自己分为自身主体和自身客体的二重化过程,无意识的忘我活动和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文艺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象言”与“道”韵——儒道两家诗性语言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收藏 引用
《管子学刊》2007年 第3期 59-64页
作者:范爱贤 栾贻信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儒道两家汉语言学思想的诗性特征及其对汉语言学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不论道家还是儒家都强调汉语言以"象"为传意中介,"呈象"、"构象"是汉语言话语表达的核心机制,这充分显现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马尔库塞艺术思想的实质
收藏 引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4期19卷 47-53页
作者:杜吉泽 栾贻信山东工程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