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桂荣华"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太阳神之死──淮剧《西楚霸王》的一种注释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9年 第9期 40-41页
作者:桂荣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策划国剧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1年 第2期 18-19页
作者:蔡挥 桂荣华 
一 上海京剧现状 a 蓬勃发展的大时代 数字化时代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文化平台。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把世界微缩成地球村。全球化和民族化的对抗又必须融合的矛盾摆在全世界发展中民族的面前。它冲击着各发展中民族的传统文化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求新 求真 求美——艺术总监余雍和谈新版沪剧《星星之火》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0年 第2期 5-6页
作者:桂荣华本刊记者 
“十二生肖,又到龙年,龙总是和水连在一起的。但我们沪剧院恰恰要在这‘水’中点燃‘星星之火’。其难度不言而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型历史剧《商鞅》艺术得失谈——著名话剧导演陈明正教授访谈录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1997年 第1期 16-17页
作者:桂荣华 
《商鞅》一剧引起轰动,笔者为此走访了著名话剧导演陈明正教授,他从该剧的编、导、舞美、演等各方面谈了这出戏的艺术得失,下面是他的谈话录。 先谈导演的成功所在。我觉得导演的成功,首先在舞台景的运用之上。导演的形象构思总是体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的表达——卢昂简论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7年 第6期 10-12页
作者:桂荣华 
戏曲进入当代,它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一方面它作为传统艺术的典范性的代表,具备了自己一整套极其完备的舞台程式,并由此生发出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精神本质。如空灵、写意、虚拟等等美学观。另一方面中国戏曲是中国古代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失踪”的王锦文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7年 第1期 39-40页
作者:桂荣华 
第七届白玉兰奖得主,浙江宁波甬剧团演员王锦文在获奖之后,悄悄地从甬剧舞台上消失子。有传其可能随先生下海了,因为这年头干戏曲这一行吃力不讨好:有传拍电视去了;时下好多戏曲演员演而优则“电”,如何赛飞就红遍大江南北了,有传其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戏曲文本一议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1997年 第Z1期 29-30页
作者:桂荣华 
戏曲——古老中国农业文明孕育出来的最后一枝奇葩,面对世纪末愈吹愈劲的俗风,它已经走向边缘了。它象一个孩子,似乎在这个世界上玩得太久了,该回家了。梨园的表演艺术家仍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地清唱着古老剧目,但梅兰芳时代却再也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奇人哭 众生笑——话剧北京“闲人三部曲”与上海“股票三部曲”之比较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0年 第3期 32-33页
作者:桂荣华 
北京人艺最近几年连着推出过士行的“闲人三部曲”——《鸟人》、《鱼人》、《棋人》,捧红了一个过士行,打出了人艺新风格。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好象较劲似地也连砍三刀,推出“股票三部曲”——《ok,股票》、《股票的颜色》、《股票的缘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的表达——访青年戏剧导演卢昂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7年 第6期 55-56页
作者:桂荣华 
美的表达——访青年戏剧导演卢昂桂荣华这是一位善良的、朝气蓬勃的青年。这也是位自信的、勤奋的导演。卢昂,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青年教师,文学硕士。三次获文化部“文华奖”、两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新近又被命名为“上海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还乡者说──论罗怀臻剧作的一种模式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7年 第5期 53-55页
作者:桂荣华 
还乡者说论罗怀臻剧作的一种模式桂荣华当代戏曲作家群中,罗怀臻无疑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从内容上说,相对于北京的戏曲作家郭启宏写的“文人戏”,罗怀臻则写的大多是“宫廷戏”;从形式上说,罗怀臻的剧作又都是一种佳构剧;从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