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梁国伟"
9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蕴藏在网络动漫表情符号中的人类诗性思维
收藏 引用
《新闻界》2009年 第5期 89-91页
作者:梁国伟 王芳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哈尔滨150001 
本文对网络动漫表情符号中的人类诗性思维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广告技术变迁与符号消费场所的形成
收藏 引用
《新闻界》2006年 第1期 104-105页
作者:王丽莉 梁国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媒体是经营者发布广告,消费者接收广告信息的场所。电视作为广告发布的重要媒体之一,其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广告形态的发展,带来消费行为的变化。因此,在每一次电视广告形态变化的背后,是消费方式的改变。自20世纪50年代起,电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身体形式:艺术与科学思维的和谐构造——试析动画与医学成像技术系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7年 第4期 145-150页
作者:梁国伟 蒋艳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按照当代学科划分,动画人物设计与医学成像技术分别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艺术与科学。动画人物设计使用线条、色彩、阴影将人类身体外观与活动抽象化,使之形成强烈的视觉图像,从而表现人类的情感活动;医学成像技术则基于完善的人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性与理性聚合:虚拟艺术空间中的材质创造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2014年 第3期 219-223页
作者:梁国伟 惠阳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与设计艺术中心哈尔滨150006 
材料是有机体和无机体的起源,材料的历史可谓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历史。通过对于传统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材质创造历史的梳理,透视艺术中的材质创造活动,将清晰地辩识人类对于存在之源的追问与探索。雕塑通过身体的触觉直接感知材料的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化电影表演:恢复身体的自然状态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3年 第3期 88-91页
作者:梁国伟哈尔滨工业大学传播学系 
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自其诞生之日,就是由剧场、放映机投射在银幕上的活动影像和观众这三个元素构成的.如果没有观众,电影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观众是通过对剧场内屏幕活动影像的观看,产生心理幻觉并激发身体(情感)的各种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颠覆与重构——谈虚拟摄像机与智能视觉技术系统及其用户感知方式的构建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 第6期 40-45页
作者:梁国伟 韩敏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与设计艺术中心 
本文梳理了从绘画→照相机→摄影机→虚拟摄像机→智能视觉技术建构时空形式的技术发展历史,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数字媒体之中的虚拟摄像机技术系统,认为这样一种新型的视觉技术方法,表征着视觉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个模仿构建人类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人脸:运用数学与光测绘“美”的形式——以微软动画秀技术系统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 第5期29卷 26-30页
作者:梁国伟 赵阳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微软动画秀人脸制作系统的出现,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数字艺术发展的最新技术模型。本文从该技术系统的设计思路分析开始,认为这个技术系统正在试图通过构成卡通人脸的线条、色彩、造型及其运动方式,测度潜藏在这个艺术形象背后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场:电影的未来形态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3年 第1期 101-104,90页
作者:梁国伟哈尔滨工业大学 
对于数字化时代的电影,这里指的是已经在互联网上播放,以及将要在宽带网上成为主流传播手段的数字电影而言,这样的一种理解,已经成为了极其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在试图把握数字电影的特性之前,对一百多年来关于电影特性的争辩与探究,作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曲守望家园的哀歌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0年 第5期 25-26页
作者:梁国伟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凄婉地守望家园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那是我们的生命诞生地方。一旦家园被毁,我们又将魂归何处?1976年,唐山地震。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园在瞬间毁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体传感技术与网络媒介符号空间中的生活世界隐现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3年 第5期29卷 64-69页
作者:梁国伟 李希秀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与设计艺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身体与他人的身体、自然界的关系,始终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语言符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天才创造能力。但是,当语言成为覆盖在存在之上的符号时,身体与他人身体以及自然界之间生成了一个雾状的空间,从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