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梁培先"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让笔墨沉入思想——试析梁占岩的人物画创作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0年 第6期 164-173页
作者:梁培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梁占岩的创作浓缩地体现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思想深度和艺术抱负的中国画家对下这门艺术的期许与努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线条、点画与“法象”的价值分野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2年 第4期 98-105页
作者:梁培先不详 
点、线条、笔触、块面、色彩是人类视觉艺术的最基本组成元素。这一切来源于文明之始那个最初的铭刻。当原始的某个智人第一次拿起一段树枝之类的东西在沙地、或泥土上随手画出些什么的时候,徒手线的"铭刻"的意义即随之诞生。人们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拿什么来丈量艺术——关于邱振中的一种解读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09年 第1期 12-21页
作者:梁培先 
作为一位注定要承载起中国艺术历史性之艰难的艺术家、学者、诗人,邱振中的宏大愿力决定了他一生的劳顿。这不仅包括多重身份集于一身的巨大精力投入,最主要的是那种清明、深透的理性精神和敏捷、灵异之感觉穿透力之间水与火般淬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史国良:隔世的“凡僧”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8年 第8期 68-69页
作者:梁培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身为改革开放之初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为数不多的国画研究生,由艺术家变身为僧人、僧人复为艺术家,史国良身上的众多"卖点"似乎已期注定了他的"成功"。因而,有人怀疑,是否艺术家一直在通过刻意制造传奇故事的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论坛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 第1期 110-113页
作者:梁培先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论坛于2011年12月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徐福山,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形式基础之我见·五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4年 第12期 126-129页
作者:梁培先 
按照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的分类,西方绘画可分为线条图形和块面图形两种,并且,无论是传统的写实性绘画还是后来的现代绘画,一般都要做草图、打草稿,一次性"直呈"的方式极为少见。但中国书法的基本语素却是带有一定空间造型的点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敬畏艺术 敬畏人生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9年 第4期 I0019-I0020页
作者:梁培先 
在创作方面保持必要的克制态度,是我们对于所从事专业的一种敬畏之心的表现。这种克制既包括作品表现方面的克制,也包括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够表现些什么、表现到哪一步、有多大的价值等等认识上的克制。在这一点上,艺术和人生是一致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书法的“天-人”图式及其反思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6年 第8期 96-99页
作者:梁培先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由《周易》、《老子》、《中庸》、《大学》以及《孟子》、《庄子》等重要典籍共同构成的以有限之人生体验无限之宇宙,进而把人生领受为可以以有限抵达无限并与无限相与为一的"天-人"运思方式,构成了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激情而唯美——冷平油画创作评析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6年 第4期 b0048-b0050页
作者:梁培先 
在高手如林的当今油画圈,冷平是一匹值得关注的黑马,这样说的道理在于,在经历了长期艰辛的求索之后,今天,冷生的油画已日趋呈现出一种饱满成熟的气质,无论就作品的立意,情境构造,还是就技法语言,形式锤炼而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的异化
收藏 引用
《书法》2002年 第9期 12-13页
作者:梁培先不详 
体制内的“现代书法”运动已经持续多年了,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它已赫然以流派的面目出现在当下的中国书坛。于是,我们有机会听到这样的理论“(现代书法)不仅要与国际接轨,而且必须在开放的语境中面对并提出中国本土本身的文化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