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梅桂明"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摆式列车受电弓主动控制仿真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 第16期46卷 23-28,35页
作者:罗仁 曾京 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 
建立摆式列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受电弓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接触网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将受电弓基座通过滚轮安装在车顶的导轨上,使用伺服电动机驱动受电弓框架在导轨上横向运动,实现受电弓横向主动控制。当列车在直线轨道上运行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高速弓网系统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学报》2005年 第4期27卷 30-35页
作者:张卫华 黄标 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虚拟样机技术的核心是参数化、可视化设计和综合性能分析。本文结合我国250km/h高速受电弓设计,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对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在进行受电弓可视化三维实体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和有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速受电弓机构几何参数优化
收藏 引用
《铁道学报》2001年 第6期23卷 16-20页
作者:刘红娇 张卫华 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在建立高速受电弓框架结构的几何关系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列车平稳受流对受电弓机构提出的具体要求 ,以弓头平衡杆的平动为目标 ,以受电弓机构正常工作所要满足的条件为约束 ,运用单目标优化技术 ,以Schunk型受电弓为例对受电弓机构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速受电弓整体结构特性分析
收藏 引用
《机械强度》2010年 第1期32卷 158-164页
作者:马果垒 张卫华 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 
受电弓整体结构分析对于改进受电弓的设计,提高受电弓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良好的受流质量,新型高速受电弓大量采用轻型合金材料制作,这可能导致机械强度和刚度的不足。在满足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小受电弓归算质量,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受电弓主动控制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 第3期27卷 79-83页
作者:刘红娇 张卫华 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建立线性化的受电弓模型和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以及它们的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接触网的刚度变化,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对主动控制式受电弓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根据高速铁路对受电弓和接触网动力学性能的要求,从降低接触压力的波动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多柔体动力学理论的接触网找形方法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21年 第6期38卷 246-256页
作者:邱江洋 梅桂明 王江文 罗群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 
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描述的多柔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接触网找形方法。考虑到接触网大变形的非线性问题,采用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ANCF)描述的变长度索单元对接触网进行离散,通过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对变长度索单元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推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接触线弛度及表面不平顺对接触受流的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铁道学报》2000年 第6期22卷 50-54页
作者:张卫华 梅桂明 陈良麒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31 
在建立受电弓 /接触网系统仿真计算模型 ,进行受电弓在接触网下运行动态仿真计算的基础上 ,探讨接触网弛度对弓网接触受流的影响 ,研究合理弛度的设计。本文提出接触线表面不平顺的新概念 ,研究因接触线表面不平顺对接触压力的影响 ,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摆式列车机电作动器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 第6期35卷 161-165页
作者:张卫华 梅桂明 黄丽湘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在分析采用机电作动器作为摆式列车倾摆驱动优点的基础上 ,介绍了国外机电作动器的研制和应用情况。研究了机电作动器总体设计方案 ,并分析两种方案优缺点 ,设计出我国摆式列车用机电作动器。介绍了机电作动器的技术设计情况 ,对丝杠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AR模型的接触网脉动风场与风振响应
收藏 引用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 第4期13卷 56-62页
作者:李瑞平 周宁 张卫华 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基于AR模型和接触网结构特性,建立了具有时间和空间相关的接触网脉动风场,由模拟的风速时程获得作用于接触网的风荷载;建立接触网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其模态、静态风偏和风振响应,并对位移响应进行了频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垂向风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工业4.0下智能铁路前沿技术问题综述
收藏 引用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年 第1期21卷 115-131页
作者:缪炳荣 张卫华 刘建新 周宁 梅桂明 张盈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以铁路基础设施和车辆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智能制造涉及的前沿技术和方法,阐述了合理利用工业4.0的内涵要素进行中国下一代智能铁路数字化建设、改造与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工业4.0的基本概念、技术内涵、系统模型和技术框架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