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梅葆玖"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父亲的演出是戏曲艺术善与美高度融合的典范 在“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梅兰芳表演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4年 第3期35卷 1-2页
作者:梅葆玖 
今年是父亲梅兰芳诞辰的双甲子。学院的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做了很多的实事。最近京剧系的舒桐主任还跟着我,一起到西安和秦腔同行共同演出,促膝谈心,计划今后做的事。六十年前我父亲带着我在西安也是做这些事,今天我们默默无闻的继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寄予厚望 任重道远——写在弟子胡文阁专场演出之后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4年 第5期 4-5页
作者:梅葆玖 
2014年是我的父亲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我也岁满八十,时光流逝,转眼瞬间,感慨无限!多年来,总有一个情愫,不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在京剧艺术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梅派艺术自曾祖梅巧玲起,梅竹芬、梅兰芳,到我已历经四代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他从舞台深处走来——序唐思敏著《川剧,走向新世纪》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7年 第3期18卷 61-62页
作者:梅葆玖 
他从舞台深处走来———序唐思敏著《川剧,走向新世纪》梅葆玖我是从事京剧演出、教学、研究和传播工作的,自然对戏曲的舞台演唱艺术十分关心,特别是在世纪之交之际尤其如此;这自然包括川剧在内。从我父亲梅兰芳到我对悠久深厚的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追忆与俞老交往的岁月——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2年 第8期 64-66页
作者:梅葆玖 
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文联主办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于2012年7月7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活动内容包括《俞振飞书信选》、《俞粟庐书信集》首发式媒体见面会、俞振飞艺术研讨会、以及由俞振飞弟子带来的折子戏和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忆俞老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2年 第9期 32-33页
作者:梅葆玖 
俞振飞先生和我家可称是世交了,父亲尊称他俞五爷。我父亲梅兰芳廿三岁来上海演出时就已拜识了南昆老前辈,俞老的父亲俞粟庐老先生。上世纪廿年代,父亲多次来上海,每次都要上俞家拜访,一俞粟庐老先生第一次将俞老介绍给我父亲就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派艺术与昆曲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8年 第7期 25-26页
作者:梅葆玖 
昆曲和京剧不但在历史上有渊源,而且京剧今天的表演手法,包括唱、念、做、打都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做”的方面。我父亲梅兰芳在他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对昆曲的学习与演唱身体力行、从不懈怠。他常说:“有了昆曲做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梅兰霓裳》谈梅派的“中和之美”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3年 第2期34卷 3-5,131页
作者:梅葆玖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朋友们:我年近八旬,第一次来我国戏曲的最高学府参加有关我父亲梅兰芳艺术的研讨会,我代表梅氏家族深深感谢学院领导能够把研究工作和演员、和舞台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今天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在学院领导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唱好了都是角儿
收藏 引用
《新华航空》2010年 第10期 139-140,138页
作者:梅葆玖 
可能现在听京剧的观众少了,但京剧立足于它的文化源脉,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上千年的发展形成,是有硬度的,不会消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万花山前的遐想——纪念父亲梅兰芳逝世40周年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1年 第9期 56-57页
作者:梅葆玖 
8月8日一早,当我们全家和杜近芳、李毓芳、李玉芙、马小曼、王志怡等梅派传人一起来到北京西郊万花山父亲梅兰芳灵前祭奠他逝世40周年时,我依然感到父亲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他的教诲在耳边回响,然而,父亲去世整整40年了.记得他生前最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景荣庆先生和梅门三代的戏缘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0年 第8期 13-15页
作者:梅葆玖 
景荣庆先生长我9岁。我父亲叫了他一辈子“荣庆”,我却数十年不变地尊称他“景先生”。梅门三代和景先生的戏缘,还得从1948年说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