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段进宇"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向中国城市的先进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规划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 第6期41卷 108-111页
作者:段进宇 缪立新 江见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针对中国大城市先进交通控制系统建设现况 ,提出一套完整的先进交通控制系统设计规划 ,旨在综合性、系统性地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效能问题 ,并保证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可实施性 ,同时强调可以实现和可以负担的设计。讨论系统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速路入口匝道范围交通仿真软件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 第A1期16卷 31-35页
作者:段进宇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本文试图以软件工程的思维来逐步描述一个高速道路入口匝道附近交通微观仿真模型/ 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预期本文的内容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复杂交通现象的计算机语言表述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路段交通流量反估出行OD矩阵技术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 第6期40卷 123-126页
作者:段进宇 缪立新 江见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由路段交通流量来估计交通出行 OD( origin-destination)矩阵 ,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它为获得 OD矩阵这种代价高昂而意义重要的交通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 ,并缓解了对难度很高的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的需要。利用一个适合实际应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停车位控制研究——以北京市中心城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06年 第5期30卷 32-37页
作者:梁伟 段进宇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对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念进行了总结和介绍,进而从停车控制管理的角度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指标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北京中轴线有机生长模式——对北京城市未来空间格局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03年 第10期19卷 13-15页
作者:段进宇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4 
北京城市规划延续至今的人造太阳系模式,目前已经进入了非良性的红巨星期,难以胜任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健康的基本空间框架的职能。为使相对的衰落和绝对的兴起达成辨证的统一,应沿中轴线展开三个城市中心的规划设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展望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改善
收藏 引用
《科学中国人》2012年 第6期 74-77页
作者:段进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 
一、问题之析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和全国很多大城市在2010年下半年都陷入了严重的、全面性的、常态性的交通拥堵困局中,这种困局.引发了全国广泛的对我国城市交通未来前景的担忧和争论,态度也从前几年的揭示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型游乐场所停车场规划设计实证分析——以迪斯尼乐园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交通》2010年 第5期8卷 47-51,72页
作者:段进宇 刘俊丽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4 
我国大型游乐场所停车场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有效的规范指导及实践经验。通过收集已成熟运转的全球各地迪斯尼乐园地面停车场数据,探讨大型游乐场所停车场规划设计的相关因素,如停车需求、停车方式、出入口设计等。统计分析不同的停车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优先方案的评价
收藏 引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年 第2期1卷 115-118页
作者:段进宇 缪立新 江见鲸 杨晓光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北京100084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上海200092 
大城市客运应该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 ,通常采取公共交通优先方案来保障其实现 .本文针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优先问题 ,提出一套全面评价体系与相应的应用模式 /程序 ,在城市客运交通模式战略选择、城市内区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城市公共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城市记忆度评测看北京中轴线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 第2期 99-103页
作者:曹珊 段进宇 侯硕 邢晓娟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 
研究背景北京中轴线(图1)是北京城市格局中最值得保持、最富有原创精神的城市建设基准。在新时代背景下,亟待创造出既能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又能够显示21世纪国际化大都市格局的中轴线。现实状态下,沿中轴线方向建设的新的完整意义上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聚内疏:首都区域空间交通战略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 第5期 24-28页
作者:蒋冰蕾 段进宇 吴唯佳 于涛方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外聚内疏"战略的提出世界城市区域从长远来看,将首都地区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地区"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区域基础。这就意味着不仅北京市,而且整个首都地区,都要从各方面以一流的世界城市区域为参照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