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解决复合顶板端头锚固预应力锚杆支护中其技术参数确定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锚杆长度、间距、排距、预紧力四个关键支护技术参数的确定过程及相应计算公式,通过现场工业试验收到了满意效果。研究表明:直接顶范围内岩层分层之间发生离层必须同时满足载荷、跨度、挠度三个条件;锚杆组合作用下组合梁内的岩层组合属于关键分层之间的组合;锚杆技术参数确定应遵循变形协调一致的原则。该研究对回采巷道顶板锚杆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摘要:为了解高压注水后水对含瓦斯煤中瓦斯解吸的影响,利用自主设计的外液侵入条件下瓦斯解吸试验装置,在环境温度为20℃条件下,分别开展了无水侵入和有水侵入后水对含瓦斯煤中瓦斯解吸影响的对比试验,其瓦斯吸附平衡压力分别为2.5MPa,2.0MPa,1.5MPa,1.0MPa,而环境压力则分别为2.0MPa,1.5MPa,1.0MPa,0.5MPa,瓦斯吸附平衡压力与所处的环境压力之差均为0.5MPa,共进行了四组对比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的后置侵入不仅会使瓦斯解吸量大大减少,而且还会使瓦斯解吸的终止时间提前。因此,在评价高压注水对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时,不仅要考虑高压水对煤层的增透作用以及对瓦斯的驱动作用,还应综合考虑水对瓦斯解吸的损害影响。
摘要:利用自主设计的外液条件下瓦斯解吸试验装置,首次进行了无水侵入和外来水侵入后含瓦斯煤的瓦斯解吸对比试验。共进行6组,瓦斯吸附平衡压力分别为3.5 MPa、3.0 MPa、2.5 MPa、2.0MPa、1.5MPa、1.0MPa,环境压力分别为3.0MPa、2.5 MPa、2.0MPa、1.5 MPa、1.0MPa、0.5 MPa,含瓦斯煤的内外压力差为0.5 MPa,获得了相关试验数据以及6组瓦斯累积解吸量变化对比曲线。结果表明,在对含瓦斯煤实施水力压裂后,外来水的后置侵入不仅会使瓦斯解吸量大大减少,而且还会使瓦斯解吸的终止时间提前;在压差为0.5 MPa条件下,有水侵入后的瓦斯解吸量仅为无水侵入时瓦斯解吸量的23%~45%,平均降低了67.5%,同时瓦斯解吸终止时间提前约1 h。水的后置侵入对瓦斯解吸具有损害作用,该损害作用源于水在孔隙中形成的毛细管阻力。因此,在评价是否采用水力压裂时,应从煤层渗透率、水驱气、水对瓦斯解吸损害影响3个方面综合考虑。
摘要: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我国高校本科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以及高校建设发展要求,以安全工程专业《应急救援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PAD课堂教学环节,探索了PAD课堂教学实施要点,构建了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PAD课堂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沟通与合作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安全工程专业中煤矿定向的专业课,鉴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其效果良好。
摘要:为提高瓦斯解吸效率,利用自主设计的瓦斯解吸测定装置,进行外液后置侵入过程中的瓦斯解吸实验,分析了纯水和0.025%渗透剂溶液侵入后含瓦斯煤的瓦斯解吸规律。结果表明:渗透剂溶液能够促进瓦斯解吸,而纯水作用不明显;外液侵入后瓦斯快速解吸集中在前10 min之内,而后逐步变缓并趋于终止。该研究对解决工作面瓦斯抽采与回采之间的时间制约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从业能力等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我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以签约单位珲春矿业(集团)公司为实践基地,进行一体化模式实践,实践证明该模式应用效果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该研究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摘要: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及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从优化课程设置、改变实验室建设思路、构建"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构思,为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