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毛小雨"
5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传统与现代藏戏的两条路径——以《太子须大拏经》与《智美更登》关系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 第6期 32-40页
作者: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智美更登》是八大藏戏之一,脱胎于佛教本生故事《太子须大拏经》。由于藏戏大多与佛传故事有关,而佛教宣讲其实就是从叙事体向代言体转换的过程。然而这种转换在藏戏中还不彻底,因此,传统藏戏带有很强的说唱艺术意味。西藏和平解放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创新,毋宁死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4年 第8期 46-52页
作者: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戏曲创新本来是一个无须讨论的话题,一个艺术品种,没有创新,焉有出路;再说严重一点,戏曲如果不把创新尊为第一要务,其除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存在的意义外,是否能被定义为当代表演艺术,都是让人值得怀疑的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剧诗”说是东西方戏剧文化的结晶——兼与施旭升及其他“剧诗”说质疑者商榷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3年 第12期 100-107页
作者: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张庚先生的"剧诗"说提出之后,质疑诘难不绝于耳。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戏剧理论的研究,从理论渊源到创作实践对张庚的学说进行分析,证明张庚的"剧诗"说是吸收东西方戏剧文化的精华,以中国传统诗论为基础,总结历史与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学》与京剧现代戏的翻译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2年 第3期 64-69页
作者:毛小雨 毛沐霖中国艺术研究院 爱丁堡大学 
《中国文学》英文版创刊于1951年,先后由外文局、中国作协等机构主办,2000年停刊,历时50年,是中国官方唯一一本持续向海外译介中国文学的杂志。在上世纪60年代京剧现代戏发展的热潮中,该刊将后来成为“样板戏”的京剧现代戏翻译成英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方戏剧学的开山之作——《舞论》研究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5期52卷 129-137页
作者: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北京100029 
《舞论》(Natyasastra)是印度最早的关于戏剧与表演艺术以及相关主题的一部著作,在印度的文化中相传为一位叫婆罗多(Bharata)或婆罗多牟尼(Bharatamuni)的人所作,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舞论》确切地应翻译为《剧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涂面的艺术——记《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出版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3年 第10期 53-,52页
作者:毛小雨 
脸谱是中国戏曲一门独特的涂面化妆技术,不仅在戏曲表演中起到辅助作用,而且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当人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戏曲脸谱时,不禁会为那迷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受江西美术出版社的约请,我参加了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流后的大都作家及其创作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0年 第4期16卷 17-26页
作者: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北京100009 
元杂剧创作中,以关汉卿、马致远为代表的大都籍作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元代杂剧创作走向低潮,很多大都籍的作家陆续向南方迁移。在以杭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继续从事杂剧创作。本文通过对大都籍元杂剧作家的研究,为理清元杂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库提亚坦:古典梵剧的遗响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7年 第2期18卷 98-101页
作者:毛小雨 
库提亚坦:古典梵剧的遗响毛小雨古代印度梵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中国学者许地山曾在一篇论文中谈到中国戏曲与梵剧有“点点滴滴”的关系。但是由于从12世纪开始,梵剧走向衰落,在印度也难觅踪影,光从剧本与理论著作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欧凯明的舞台生活四十年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8年 第5期 25-26页
作者: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 
作为岭南粤剧的领军人物,关于欧凯明,大家常常注意的是他表演艺术的全面性,其实这是粤剧文武生的共同特点。文武生相当于京剧文武老生、文武小生这两个行当结合在一起,这既是岭南观众的需要,也是剧种特色,只是欧凯明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亚次大陆的生活镜像——从历史、制作、受众看印度电视剧的三重维度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6期55卷 115-123页
作者: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北京100029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其电视传媒业在近30年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印度的电视剧从1984年开始发展,至今也只有30年的历史,但因其产量巨大,观众甚多,为印度的影视产业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印度电视剧制作和出品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