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毛正天"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神思:中国古代艺术构思论的独特表述——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札记(12)
收藏 引用
《江淮论坛》2006年 第2期 138-142,118页
作者:毛正天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艺术构思论表述中,“神思”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继“虚静”而展开,通过“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的创造机制,实现情与象的深层融构,完成艺术构思。其意与西方“艺术想象”相通,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却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以鄂西南土家族哭嫁歌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1年 第1期 153-155页
作者:蒋芝芸 毛正天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哭嫁,是我国汉族、土家族、仡佬族、哈尼族、壮族等民族的一种婚姻习俗,哭嫁歌则是在出嫁仪式中由这些民族的新娘及其女性亲友们演唱的民间歌谣。"其中,分布在鄂西、湘西等地的土家族的哭嫁歌,其丰富的内容远远超过其他民族,从而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中国古代诗学札记(七)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4期18卷 107-112页
作者:毛正天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中国古代诗学札记(七)毛正天在我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诗歌创美话题,源远流长而富有特色,在诗学理论中引人注目。“情景论”就是对诗美构成的原质──“情”与“景”的关系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言不尽意”: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重要命题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4期11卷 62-67页
作者:毛正天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 
在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里,“言意”是其重要范畴,从“言意之辨”出发,“意”是诗所追求表现的本体,而“言”则是为表意服务的,“言不尽意”因此而成为诗本体命题。它既抓住了诗美的特质,又开发了“意在言外”的美学疆域,使诗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诗学“应物斯感”论的建构历程——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2006年 第4期29卷 168-170,188页
作者:毛正天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莫尚乎兴”——诗歌的美学特征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 第2X期22卷 9-18页
作者:毛正天 
诗歌作为反映人生表现心灵的艺术,它的本质特征除了音韵、节奏等形式要素外,主要的是内容的巧妙传达,主体情思与生活与读者的巧妙对话。这就是把主观情思客观化、物象化,使之与想象、理解相融合,从而创造出主、客观统一,物物相谐、情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二)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5期15卷 37-42页
作者:毛正天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恩施445000 
在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中,“神思”继“虚静”命题而展开,它的实质是“游心”,是情与象交融的推移与升腾。从“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是其创造机制。将艺术想象命名为“神思”,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征。“神思”成为中国古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写作艺术的辩证法
收藏 引用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0年 第1期17卷 64-68页
作者:毛正天 
写作者的最高兴趣莫过于勘破艺术的奥秘!艺术的堂奥幽深莫测,给写作者以困惑、迷茫,但从无数写作家的写作实践来看,从无数的优秀文本来看,写作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就是辩证的艺术。艺术辩证法似乎可算是开启艺术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在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研究
收藏 引用
《社科纵横》2005年 第6期20卷 131-133页
作者:毛正天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本文通过对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提出的“虚静”理论的论证,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进行了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探索(一)
收藏 引用
《三峡学刊》1997年 第1期13卷 87-90页
作者:毛正天 
写作者以语言为工具,当它面对审美体验时,所要表现和追求的是“真意”和“深情”,它们之间的不对应,就自然导致了“言不尽意”、“不可言传”的语言痛苦。艺术在于创造,写作在于创造,就在于突破语言这种困境,使之扶“痛苦”到“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