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比较了4种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处理含Cd、Cr重金属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菌吸附Cd和Cr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生物反应器连续处理实际电镀废水,分析了处理后的效果。通过比较,确定了***-1沸石和20g.L-1海藻酸钠组合作为共固定材料,固定化菌对Cd和Cr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游离菌。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废水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废水pH值、菌体投加量对固定化菌体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当处理废水的pH值为6.0、菌体投加量为10.00g.L-1时,对40.00mg.L-1含Cd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6.68%。4轮吸附-解吸循环试验结果显示,固定化菌体可重复利用3次,固定化菌体在使用第3次时,Cd去除率仍可达51.20%。在生物反应器中,用固定化菌体处理质量浓度为92.61mg.L-1的含Cd电镀废水,3h时对Cd的去除率达到98.80%,对含Cu、Au、Ni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率也高于90.00%。
摘要:针对深圳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工程,采用CCA方法分析了河流治理前后的水质与水生态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6条河流经过综合治理后,水质明显好转;河流治理前,优势种脆杆藻与磷酸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优势种微型裸腹蚤与磷酸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河流治理后,优势种小环藻与溶解氧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优势种菱形藻与亚硝氮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优势种无节幼体溶解氧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优势种摇蚊属与生化需氧量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摘要:针对深圳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工程,通过CCA分析了河流治理前后的水质与水生态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6条河流经过综合治理后,水质明显好转;河流治理前,优势种脆杆藻与磷酸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优势种微型裸腹蚤与磷酸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河流治理后,优势种小环藻与溶解氧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优势种菱形藻与亚硝氮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优势种无节幼体溶解氧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优势种摇蚊属与生化需氧量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摘要:采用现场监测方法,选择典型河流,对深圳河湾主要支流整治前后水质进行分析,探讨深圳河湾支流截污工程对河流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截污工程实施后,溶解氧增加了0.6~2倍,生化需氧量减低了40%~70%,氨氮、总氮和总磷受补水水质影响仍然偏高。总体来说,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摘要:针对东莞市某河流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人工河道,通过采用河道生态补水、构建生态河床、构建深潭浅滩、营造生物栖息地等河流生态修复的设计方法,有效地改善了该河道的水体环境,使河流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及河流的连续性和开放性得到恢复,恢复了河道纵向的蜿蜒性和横向断面的多样性,同时,生境改善使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提高,也改善了河道小型动物栖息的生存环境,且能抵抗南方洪水水量波动大的特点。给出了该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及实施设计,以为当地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江西某湖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问题,进行芳兰湖专项水环境设计。利用塘床系统对截流的芳兰湖周边片区面源污染的基流及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对虞家河水的补水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使芳兰湖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目标要求,且满足生态需水量要求。工程实施后,可有效削减排入芳兰湖的面源污染负荷,改善芳兰湖水质,美化周边环境,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摘要:根据河流健康的评估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观澜河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观澜河综合整治前后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前观澜河上游和中游处于"不健康"状态,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整治后上游和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游处于"健康"状态。观澜河经过综合整治后,河流生态系统呈现正向演替趋势;但观澜河水环境状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