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汤书昆"
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省级区域形象设计的实践及其理论总结──安徽省形象设计工程的理论模型展示
收藏 引用
《中国软科学》1997年 第9期 89-93页
作者:汤书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省级区域形象设计的实践及其理论总结──安徽省形象设计工程的理论模型展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汤书昆一、国际国内区域形象战略研究状况(一)区域形象设计≠CI战略近年来,形象设计成为热潮,从个人直到国家,形象优化意识显著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藏纸的历史源流与当代发展——以德格藏纸技艺社区为典型案例的观察
收藏 引用
《装饰》2023年 第7期 27-33页
作者:汤书昆 钟一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藏地所造手工纸因凝聚民族信仰、防霉防虫、耐久性能突出,成为相当特别的手工纸品类。学术界的一种观点认为,藏纸技艺是由文成公主带入藏区的,但藏纸采用固定纸帘浇造与汉地活动纸帘抄纸在成纸法上截然不同,又使部分学者明确不赞成汉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化生存”条件下中华多民族非遗传播的新生态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3期32卷 1-17页
作者:汤书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房四宝工艺基地合肥230026 
“数字化生存”已成当代生存新趋势,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有机会共同享有数字化传播红利,从而构建起新的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共识。在文化传播新生态构建中,当前需要重点打造的议程包括两方面:一是突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学家价值传播的再认知与讲好故事的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论坛》2022年 第2期 3-5页
作者:汤书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 
1“科学家拥有的科学”与“大众共享的科学”科学家精神毫无疑问要建立在科学家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规约之上,概要而言,它包括“心”与“行”两个方面。“心”的内涵是求真、求善以及求美的信念,特别是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初心;“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价值与责任:智能人工物设计中技术治理问题探析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 第5期36卷 61-66页
作者:郭延龙 汤书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人工物中,成为技术治理不可忽视的难题。本文运用技术现象学还原法,通过对智能人工物的价值与责任问题源起与范围、责任分配的追溯。梳理出技术内在关系进路、混合式系统进路和价值敏感设计进路三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傣族村寨传播基础结构与社区归属感研究——基于对云南曼朗村的田野调查
收藏 引用
《当代传播》2014年 第6期 81-83页
作者:史梁 汤书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 
如何重建乡村社会的归属感,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传播基础结构论为研究范式,选择了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和社区活力的傣族村寨曼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索传播基础结构在乡村社区归属感中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身体对于VR技术使用的特殊作用
收藏 引用
《科学与社会》2020年 第4期10卷 60-74页
作者:苏昕 汤书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身体对于VR技术使用具有特殊作用。身体在技术设计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人-技关系内在特征是具象的技术新形式对于技术现象学的呼唤。本文通过将现象身体与技术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将身体与技术的哲学命题结合新技术情境进行现象学审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科普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收藏 引用
《新闻世界》2012年 第6期 165-166页
作者:方薇 汤书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近年来,我国科普动漫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获得了长足发展,科普动漫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系统受各个产业环节影响和制约。本文在对科普动漫产业要素做简单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环境要素、流程要素和资源要素三大分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南方手工造纸的田野调查与行业生态构建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2017年 第4期 6-13页
作者:汤书昆 朱赟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手工纸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安徽合肥230026 
21世纪初,中国手工造纸虽然品类仍比较丰富,但分布密度和广泛度已大为萎缩。从已完成传统手工造纸状况田野调查的南方中国来看,许多地区的传统手工造纸生态圈已成为"孤岛",面临着传统技艺无法融入现代人生活和消费需求、造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技术治理中技术人工物设计的底层属性探析
收藏 引用
《科技管理研究》2020年 第20期40卷 241-246页
作者:郭延龙 汤书昆安徽大学社会创新设计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技术人工物的本体属性经过还原后存在多种争议,造成使用者和设计者在对其认知和行为方式上的困扰。通过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和"三重性"的溯源、伦理实在性的前提批判、伦理本体属性的考量和"四重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