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汤奇云"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实用”走向“适用”:中国美学话语空间的建构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1期41卷 134-143页
作者:汤奇云 殷国明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在传统“经世致用”思想与现代实用主义哲学交织、观念美学与实用美学互动所生成的话语空间里,中国哲学开始从玄学向实学转变,文学艺术亦出现了从空灵、写意向写实与实用转移。文艺美学也从一种纯粹理论或观念状态中超脱出来,开始与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美学的中国化历程——以朱光潜的两次美学论争为线索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 第3期345卷 145-154页
作者:汤奇云 殷国明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00 
自西方美学理论体系和知识谱系输入中国以来,美学就开启了其中国化历程。吕澂从“美的要求”出发,倡导建构一种“全体的美学”,为美学中国化定了基调。然而,“五四”反传统的时代文化心理和东西方在形而上学上的分歧,阻碍了其与中国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课标视域下客家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收藏 引用
《嘉应学院学报》2024年 第1期42卷 26-30页
作者:钟思诗 汤奇云 吴惠芬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深圳大学广东深圳518060 梅江区风眠小学广东梅州5140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地方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地方文化要具有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性、学习情境性以及不同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凸显学习开放性”的新要求。基于此,以客家文化为例,以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思维中的文化审美机制——论思维与语言、文化与文体的互塑性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6期37卷 136-144页
作者:汤奇云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任何文化都会依据其自身的价值规则或禁忌,在语言系统内部建立起其语义结构和形式“语法”。文学语言及其文体形式就是不同文化的语义结构和形式“语法”的外在呈现。尽管文化习俗有时会成为人们的精神枷锁,但作家一旦将这种语义结构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浪漫主义“中国化”看新文学本体论的生成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2期22卷 99-105页
作者:汤奇云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深圳518060 
浪漫主义“中国化”过程,先后经历了新功利主义、文学无用论和艺术至上主义三个认识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国现代浪漫派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这口号既标志着新文学的自觉,也标志着新文学本体论的生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浪漫精神的文学诉求——论浪漫主义研究对中国现代文论建构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3期47卷 31-35页
作者:汤奇云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研究经过5种形态的理论阐发,完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的“中国化”过程,使现代中国文论围绕着浪漫艺术精神的诉求,在与现实主义权威话语的论争中,深化了本民族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完成了本土文艺审美言说体系的现代化建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深港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的可行性
收藏 引用
《开放导报》2013年 第1期 52-55页
作者:汤奇云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60 
在全球化背景下,深港利用其地缘优势与经济优势,共建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具有深远意义。深港共建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也具备了可行性条件,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国家统筹主导的可能,其经济总量和人才队伍等都提供了很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体性美学的理论重构——作为“交流”中西的文艺美学家殷国明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39卷 103-109页
作者:汤奇云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艺术主体性丧失,导致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陷入了双重困局。恢复人们对艺术的终极信仰与艺术思维,肯定人们对生命意识的共通性和艺术主体的生存超越性,是复活有生命感的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必然出路。在"文学是人学"的这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90年代小说的自觉及其对历史的另类书写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25卷 111-115页
作者:汤奇云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小说叙事的立场、对象与形态都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现代小说艺术发生了第二次自觉。这种新小说为人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和人文精神状况。小说家社会文化身份的转换与西方现代人文思想的启迪,为现代小说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一个应该寻找回来的世界──从《野草》研究引出的一点杂想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3期26卷 79-81页
作者:陆维天 汤奇云 
本文通过回顾《野草》的研究历史,反思了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现象与心理,批评了以非艺术的态度对待艺术作品的不良倾向,要求把文艺的审美价值评判纳入文学批评中的主导地位,并对文艺审美价值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