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1000 t/40 m简支箱梁推广应用,对相应的运架装备进行了系统梳理、分类;指出其要满足隧道口架梁、大坡度架梁、曲线架梁等工况要求;分析了高铁1000 t/40 m箱梁运架装备成套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目前新研制且用于实际工程的3套高铁1000 t/40 m箱梁运架装备的设备组成、主要技术参数、运架技术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1)这三套运架装备技术都满足高铁1000 t/40 m箱梁运架要求;(2)在平原地区或过隧少的项目,选用第2套运架分体式架桥机(TJ-YLS1000/40运梁车+TJ-JQS1000t/40m架桥机)较好;在桥隧相连的山岭地区或过隧多的项目,选用第3套运架一体机(昆仑号架桥机)较好;(3)今后研究方向可在设备的轻量化、智能化、操作方便性、安全性等方面开展。这可为设计再创新及施工单位装备选型提供参考。
摘要:研究目的:隧道穿越断层、软弱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时易导致初期支护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接触界面出现相对滑移现象,使得初期支护结构承载能力降低、极易失稳。为提升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协同承载能力与变形延性,提出一种沿型钢翼缘表面环向布置箍筋的结构形式,为探明箍筋间距对型钢及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开展4种不同工况的型钢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和数值分析,揭示箍筋间距对型钢喷射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无箍筋约束工况下,工字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接触界面极易发生分离破坏,二者无法协同承载,当设置环向箍筋约束时,型钢混凝土试件破坏模式为胀裂破坏,其环向箍筋对型钢翼缘和混凝土变形约束效果较好,从而增强了型钢混凝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2)环向箍筋约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箍筋间距的减小而增大,相较于无箍筋约束试件,环向箍筋间距为150 mm、100 mm、50 mm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增长百分比分别为18.78%、24.59%和31.16%;(3)减小环向箍筋间距对型钢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能力有较大提升,当布置箍筋间距75 mm时约束效果最优;(4)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支护结构抗变形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为了探讨水下毫秒延时起爆对爆炸振动信号的影响,在小型圆筒形爆炸水池(直径5.5m、高3.62m)中进行单药包和双药包两种形式爆炸实验。使用UBOX-5016测振仪采集爆炸振动信号,并对采集到的水下爆炸振动信号进行HHT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测试距离的增加,振动速度减小而主振频率增大,装药量增加,振速增大;通过Hilbert能量谱、边际谱分析可知,水下爆炸振动能量的频率基本分布在100Hz以下的低频区,且主要分布于50Hz内;主振频带在3~10Hz范围内;分别通过对能量谱、边际谱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延时起爆能够降低水下爆炸振动能量,减小振动效应。实验结果与分析对水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水下军事对抗防护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摘要:高铁时代立体交通飞速发展,盾构隧道下穿高铁桥梁不可避免。结合苏州桐泾路北延工程实践,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双线盾构下穿高铁桥梁施工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直径13.67 m盾构下穿沪宁高铁32 m简支箱梁时群桩受力和变形分析。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初步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再探讨了盾构隧道直径及埋深等关键参数对邻近高铁桥梁桩群受力和地表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埋深与隧道直径的增大,地表整体沉降和邻近桥墩顶部沉降一般都在增大,且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地表变形呈现由W型向V型变化。桥桩横向变形一般随着隧道埋深与隧道直径的增加而增大;桥桩竖向变形沿桩身从上至下基本相同,呈现刚体变形特征,仅当隧道埋深较大时,桥桩的竖向变形随隧道直径增大而一直增大。桥桩轴力沿桩身从上至下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特征,对于相同直径隧道,随着隧道埋深增加,桩身最大轴力先迅速增大,最后又陡然下降;对于相同埋深工况,随着隧道直径增大,桩身轴力均会明显增大。当隧道埋深较小时,桥桩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与隧道中心相同深度处;当隧道埋深较大时,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靠近桩顶处,随着隧道直径增大,桩身最大弯矩亦明显增大。
摘要: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在这个庚子鼠年开端就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摘要:隧道穿越高地应力区水平层状岩体时易导致仰拱底鼓,对铁路运行造成安全隐患。以西南地区某铁路隧道仰拱底鼓病害为对象,针对隧道底部水平层状岩体分布深度、单层厚度、弹性模量及地层竖向应力等因素对仰拱底鼓变形特征及影响规律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底鼓特征为仰拱中部底鼓量最大,越靠近墙脚底鼓量越小,墙脚处竖向位移几乎无变化;隧道底鼓变形量随水平层状岩体分布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分布深度由0增至5 m时底鼓变形增幅最大;底鼓变形量随层状岩体单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层状岩体单层厚度对底鼓量影响为薄层>中厚层>厚层>巨厚层;底鼓变形量随层状岩体弹性模量的增加呈非线性降低,弹性模量小于8.4 GPa时底鼓变形量降幅较大;竖向地应力的增加导致仰拱底鼓变形增大,仰拱底鼓量与竖向应力基本呈线性关系。
摘要:高速铁路隧道仰拱底鼓问题会严重影响无砟轨道列车的运行速度及安全。为准确定量评价铁路隧道底鼓的风险程度,通过对国内多座铁路隧道底鼓变形的调研分析,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与改进层次分析法,对设计与运营阶段铁路隧道底鼓风险等级划分以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考虑地质环境、隧道结构特征及底鼓特征等因素,在隧道设计阶段确定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底鼓风险等级划分体系,在隧道运营阶段确定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底鼓风险等级划分体系;根据铁路隧道底鼓病害风险程度,铁路隧道底鼓风险等级分为Ⅰ、Ⅱ、Ⅲ和Ⅳ级,基于隧道底鼓风险等级以及各指标对底鼓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铁路隧道底鼓风险等级评价方法及流程;针对设计和运营阶段铁路隧道底鼓风险等级,建立了相应的底鼓控制综合措施。
摘要:介绍了ANSYS优化设计的方法,并以主轴模态分析的一阶固有频率为目标函数,对CKH1450数控车铣中心主轴的轴承跨距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提高了主轴系统的刚度,为主轴系统的热补偿提供了参考。
摘要:针对排烟风道的排烟口断面的特殊性,有必要对其结构形式进行研究,以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从而减少排烟风道的沿程压力损失。文章依托国内某沉管隧道,运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Fluent对排烟风道的沿程阻力进行计算,以期在不影响总体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对排烟口的形状进行适当的优化,从而提高排烟通道的排烟效率。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