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汪小洋"
8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本土宗教美术的整体思考与期待——汪小洋教授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1年 第2期 42-48页
作者:廖明君 汪小洋<民族艺术>杂志社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汪教授你好。你主编的五巷本《中国本土宗教美术研究丛书》近期已经出版完毕,首先向你表示祝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赋与汉画的本体关系及比较意义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 第2期36卷 184-195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汉赋与汉画的比较,应当首先关注本体关系,然后才是比较意义。首先,汉赋、汉画是多文本组合体系。汉赋是由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等独立文本组成的文本体系,汉画是由汉画像石和汉墓壁画等独立文本组成的文本体系。其中,散体大赋、汉墓壁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海洋考古与宗教美术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年 第6期 1-6,I0011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中国海洋考古研究主要在远洋航线和海岸线两个方面展开,目前的研究成果集中于直接的考古报告和间接的考古材料两个领域。从材料类型看,有沉船材料、海岸材料和文献材料三个主要类型。中国海洋考古的宗教美术意义非常明确,可以在发掘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墓壁画升仙图的仪式解读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2年 第4期 115-120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汉人热衷长生,因此升仙就成为汉人普遍存在的一个宗教行为,汉墓壁画中升仙图的出现就是对这一宗教行为的图像表现。其中,升仙仪式是重点解读的内容。从升仙图的神灵表现看,升仙图表现的是升仙仪式的完成阶段;从升仙图的演变看,升仙图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墓室壁画图像体系探究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4年 第2期 38-44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10096 
因为封闭性的存在,中国墓室壁画是一个独特的图像体系。首先,墓室壁画是一种多元图像结构的图像体系,主要由宗教图像、艺术图像和考古图像所结构。其次,墓室壁画是一种多重审美体验的图像体系,仪式分离、多次审美和依赖考古等都是需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界墓室壁画的比较与意义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9年 第6期 93-102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世界墓室壁画的比较是学术界极少关注的领域,这是一个遗憾。从艺术现象层面看,墓室壁画体量巨大,同时有着稳定的宗教体验结构,可以媲美任何一项地面的宗教艺术现象,这是世界宗教艺术史上一个庞大的、独立的地下宗教艺术体系。从文化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 第3期31卷 27-32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同时,其学科定义却存在分歧,是属于考古学还是属于美术学,或是独立学科,目前学术界莫衷一是。为更好地理解学科定义等基础性理论问题,我们引入叙事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墓室壁画的当代意义讨论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4年 第6期 40-45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10096 
中国墓室壁画的当代意义,应当有三个方面的指向:首先,考古价值的判断。中国墓室壁画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并且多数为中高等级的墓葬遗存,举世无双,保证了墓室壁画的考古价值。其次,艺术价值的判断。当代墓室壁画的审美活动是二次审美,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界墓室壁画研究体系建构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6期 76-86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6 
墓室壁画是一个涉及艺术、考古和宗教等领域的传统文化现象。墓室壁画在世界各地的普遍存在,说明其在人类文明史上曾受到普遍重视,具有文明共生属性。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对世界墓室壁画研究缺乏完整性,甚至没有完整的遗存数量描述。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丝绸之路墓室壁画的图像体系讨论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5年 第2期 66-72页
作者:汪小洋东南大学210096 
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有着大量的壁画墓遗存,以往缺少图像体系方面的整体性讨论。我们认为这里存在三个图像体系,即两京图像体系、河西图像体系和西域图像体系。两京图像体系的特征是中央集权意志突出和政治中心带来丰富图像,河西图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