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汪正龙"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与物性——对一个海德格尔引发的争论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 第1期38卷 170-176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 
海德格尔中后期提出了艺术与物性的关系问题,批评了特性的载体、感觉多样性的统一体和具有形式的质料三种关于物的规定方式,认为创作是让某物作为一个被生产的东西而出现,作品把物因素置入敞开的领域中加以显现。海德格尔的思考奠基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与20世纪艺术社会学研究的走向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 第10期 118-123,138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 
马克思关于艺术社会学的思考,包含了对文艺的社会属性及社会功能的认定。在20世纪艺术社会学的发展中,艺术与真理、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生产与消费、艺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等的讨论,甚至20世纪艺术社会学研究的分化,都带有马克思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 第5期33卷 21-26,42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 
马克思把关于美的本质探讨转向美的生成,转向艺术、社会、人生,转向感觉和感性的解放,对传统美学进行了形而上学颠倒,推动了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的种种矛盾,确立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多重内涵、当代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 第7期29卷 109-114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 
马克思在哲学、政治经济学两层意义上看待生产,他的艺术生产理论也是在两层意义上提出的,但还带有浪漫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的背景,由此形成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三重内涵,即:物质生产制约下的精神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一种生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学与语言艺术:新时期两大文学理论范式的演进与汇通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10年 第1期36卷 107-112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 
"文学是人学"和"文学是语言艺术"作为新时期两个最主要的文学理论研究范式在其演进中走向了汇通。人学范式文学理论研究早期对人的规定趋于静态化、抽象化,带有古典人道主义特征,到了新理性精神和文学主体间性的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认识之真、心理之真与价值评判之真——论作为文学的历史评价尺度的艺术真实观念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2003年 第1期 188-192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中文系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一段问题史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 第5期 2-10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中文系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曾以巴尔扎克的创作为例 ,指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 ,他称这一现象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围绕这一问题在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之间及其内部 ,进行了旷日持久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比较与结合中的美学问题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2014年 第1期37卷 84-90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 
弗洛伊德的学说与马克思的理论存在着话题对接与语境关联,这为对二者进行比较与结合提供了可能。其中对作为解释学家的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比较、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元心理学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改造和詹姆逊等人综合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构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母题:含义分化与本土应用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22年 第10期 170-176,178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母题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以及艺术史研究中一个经常被论及的概念,在其演进过程中大致形成了最小的叙事单位、叙事动力和题材、主题(原型)等含义。虽然在文学史研究中有泛化的倾向,但是经过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洗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 第1期 140-148,F0003页
作者: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框架中提出并展开的。到了20世纪,随着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失败和东方不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苏联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不约而同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