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汪法萍"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校美育课程中舞蹈作品鉴赏方的创新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大观(论坛)》2024年 第1期 70-72页
作者:汪法萍信阳农林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高校舞蹈美育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三步鉴赏”运用舞蹈身体语言学的理论,用阅读理解的方对艺术赏析过程中模糊的感受进行梳理,从而总结成清晰的、有逻辑的观点,既能提高学生赏析舞蹈作品的效率,又能对舞蹈作品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蹈服饰艺术设计的创新表达--评《舞蹈服饰论》
收藏 引用
《上海纺织科技》2022年 第2期50卷 65-66页
作者:汪法萍信阳农林学院融媒学院 
舞蹈服饰是指舞蹈演出时的衣着与服饰,其在塑造舞者角色、丰富舞蹈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提升。由此,人们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水平亦不断提升,审美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即观众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优化我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8年 第6期 96-97页
作者:汪法萍信阳农林学院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我国已全面普及并形成了普及性、针对性、广泛性、差异性的内涵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信阳农林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的现实特征,体现在地位的"边缘化"、开设课程的"单一性"、教学体系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南舞蹈形成与发展的生态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8年 第7期 83-84页
作者:汪法萍信阳农林学院 
自古江南就山清水秀,气候温暖,老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所能代表的是那种温婉,柔情并且充满灵气的内在气质。一个被称作"鱼米之乡"的好地方自然是山美水美人也美,江南舞蹈便能充分代表江南的气质与内涵所在,女子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双望月”舞畴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9年 第1期 55-56,78页
作者:汪法萍信阳农林学院 
本文通过运用舞蹈生态学因子提取的方,对信阳地区花鼓灯类舞蹈的典型性代表动作"双望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了信阳花鼓灯类舞蹈"双望月"的舞动特征为上肢动作以山膀、托掌和其简单变形为主,下肢动作以踏步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豫南花鼓灯在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
收藏 引用
《当代音乐》2016年 第8期 46-48页
作者:汪法萍信阳农林学院 
为了了解信阳优秀的音乐舞蹈艺术豫南花鼓灯在当地学校教育的传承情况,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做了实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南花鼓灯在当地学校教育尚处空白,传承现状令人担忧,但学生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大别山民歌独特魅力—“五态”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8年 第5期38卷 36-36页
作者:汪法萍信阳农林学院 
大别山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上,其融汇了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的精华,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大别山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别山民歌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即民族性和包容性,其无论是唱腔或是演绎的形式都极具艺术特点,主要体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豫南花鼓灯在当地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性构想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7年 第1期37卷 254-254页
作者:汪法萍信阳农林学院 
豫南花鼓灯历史悠久,是当地最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豫南花鼓灯已经成为国家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就豫南花鼓灯在当地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