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汪献平"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创意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5期39卷 130-136页
作者:汪献平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上海200234 
文章从创意文化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中国电影产业在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从创意、艺术、技术及产业这四个维度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考察和分析,指出创意不足、艺术与技术质量普遍受限,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是制约中国电影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产业与类型:主旋律电影的转型策略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36卷 94-99页
作者:汪献平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上海200234 
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电影"三分法"提出质疑,肯定了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相融合的转型道路,并对主旋律转型期的市场策略作出分析与建议,认为应当在转变电影功能、明确市场定位,改变创作思路、运用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叙事与戏剧叙事之比较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 第1期 103-109页
作者:汪献平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电影作为一门自诞生之初就深受戏剧影响的艺术 ,在故事的讲述上借鉴了戏剧的诸多手法 ,但二者不同的媒质基础决定了二者在叙事上各具特色。本文着重从叙事时空、叙事结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类型电影:现状与发展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8年 第11期 113-115页
作者:汪献平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200234 
作为美国电影制片厂制成熟后的产物,类型电影是按照不同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一定的影片范畴、种类和形式,是一种高度模式化的影片。“类型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众化故事产品的完美典范。一部类型片是许多人想象的结果,包括观众的集体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9年 第12期 94-97页
作者:汪献平上海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200234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人的营销观念逐渐形成,通过多种营销手段的实践与运用,国产电影在市场营销中日益获得佳绩。但国产电影营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唯有直面正视,方能找到真正可行性的发展思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亚洲电影的翻拍与好莱坞的全球战略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7年 第4期 105-107页
作者:汪献平 王平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 
自2002年重拍日本的《午夜凶铃》一举成功后,好莱坞对亚洲电影的翻拍风越刮越猛。不少论者都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好莱坞原创能力的萎缩与亚洲电影地位提升的表现。然而,在这表象的背后,还隐藏着好莱坞更为隐蔽与全面彻底的全球化战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好莱坞经验看中国电影品牌的创建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1年 第6期 118-121页
作者:汪献平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副教授200234 
本文在分析好莱坞电影品牌创建策略的基础上,肯定电影品牌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中国电影品牌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品牌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喜剧电影中的“戏仿”:表征与意义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8年 第10期 69-73页
作者:汪献平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学院100029 
本文针对中国当前喜剧创作中的"戏仿"风,详细分析了其形式与特征,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戏仿"背后的创作原由与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思索,总结其利弊得失,从而指出一味地"戏仿"对喜剧创作而言并非好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看其价值与意义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0年 第10期 145-148页
作者:汪献平上海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中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副教授200234 
本文回顾了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所取得的成就,从中总结了电影节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实现上海电影节的价值最大化提出了一点建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娱乐还是抗争?——当代女性暴力电影研究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 第3期 93-101页
作者:汪献平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 
当代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施暴者形象,可谓女权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创作主体的不同,女性在暴力故事中的命运及走向明显地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本文立足于女性暴力电影,对施暴者类型、叙事视角、影像表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