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沈卫威"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对“新潮流”的顺势与逆反——新文化运动中两派势力的较量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4期56卷 32-42页
作者:沈卫威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一百年前在美国,留学生胡适、梅光迪面对勃兴的一种文学"新潮流",表现出了顺势接受与逆反抗拒的两种态势。当这股"新潮流"被胡适导入中国,与正在高涨的新文化运动交融后,出现了北京大学"新青年—新潮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超人式的“天狗”到风中的“芦苇”
收藏 引用
《华文文学》2015年 第4期 81-86页
作者:沈卫威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一场大病让失聪的郭沫若对医学失去了基本的兴趣并产生生理上的排斥,从此转向文学。在文学的王国,郭沫若亲和狂飙的浪漫和尼采的"超人",并自我孕育了一个超人式的"天狗",独异于"五四"文坛。自我的张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文艺作品中主体建构的“雌雄同体”意识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 第11期25卷 73-78页
作者:戴瑶琴 沈卫威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中文系 
具有“雌雄同体”意识的人物设计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体现。“雌雄同体”本身涵盖了“双性矛盾”与“双性和谐”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具体的小说、电影、戏剧作品的细读,比较分析了“雌雄同体”构思在不同类型创作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得到的和失去的——读茅盾《我走过的道路》断想
收藏 引用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 第3期14卷 23-26,31页
作者:沈卫威 
茅盾自传体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49年以前)上、中、下三卷本已整理出版,洋洋洒洒,83万多字,其规模之大,在现、当代作家的自传体回忆录中绝无仅有。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特别是学术界(尤其是茅盾研究者)还仅停留在功利性学术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发现茅盾(沈雁冰)致胡适四封信──茅盾从新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转变的契机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3期36卷 88-90,22页
作者:沈卫威河南大学研究生处 
新发现茅盾(沈雁冰)致胡适四封信──茅盾从新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转变的契机沈卫威茅盾主持《小说月报》,首倡为人生的艺术。在他从倡导新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转变之前,胡适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首次向学界披露茅盾给胡适的四封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位曾给予茅盾的生活与创作以很大影响的女性(二)——秦德君谈话录
收藏 引用
《许昌学院学报》1990年 第3期13卷 77-81页
作者:沈卫威 
三、和茅盾分手之后△:你和茅盾分手后,你们的“四年之约”钟嵘怎么破灭了? ○:我回四川后,一直在病中,持续了近3年。他开始还有信寄给我,“九一八”事变后,就渐渐少了。记得最后一封信是寄到重庆的,内容是谈上海文艺界的情况和政治形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问题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1期35卷 5-13页
作者:王晓明 罗岗 王鸿生 沈卫威 包亚明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河南大学中文系河南开封475001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200233 
随着 90年代以来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国内近 2 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所造成的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 ,人们普遍感觉到 ,现代文学研究在 80年代形成的许多基本的理论预设和分析思路难以再继续有效地发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看《吴宓日记》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9年 第1期 29-29页
作者:沈卫威 
一副精力充沛的神态,支撑着一个饱含智慧的头颅。一双多情善感,而又充满忧伤的眼睛,含着几分自信,也流露着几分神经质的病态。这是我仔细、反复端详吴宓多张照片后产生的印象。一生背时失运,志业理想反复受挫,爱情婚姻一错再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眸学衡派》自序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8年 第5期 63-63页
作者:沈卫威 
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写一本书的愿望已有几年了。当1996年11月着手这一工作时,才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一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知识语境和他们自身学识的专业化程度的高深、广博,从知识谱系上去接近他们,的确有些为难。二是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