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沈文中"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北魏时期二王行草对元氏墓志书法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 第6期 169-172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元氏墓志为北魏时期的皇家墓志,形成于北魏汉化的关键时期。由于墓主人的地位显赫,使得元氏墓志书、刻俱精,代表了北魏时期的书法水平,可与南朝书法相抗衡。元氏墓志在整个北朝书法中特色鲜明,与同一时期的造像记、摩崖等有较大区别,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历代书法的装饰化现象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0年 第4期 64-66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源于象形,中国书法是最能体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艺术创作规律的视觉艺术。汉字的书写从未定型始即伴有浓厚的装饰色彩,如在金文的笔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其后书体、字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09年 第11期 51-53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桥梁科技、桥梁美学、桥梁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面貌,因此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技术,更大层面上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道教文化对中国古桥建筑有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瓷书法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陶瓷》2007年 第4期43卷 54-54,58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313000 
中国书法艺术运用于陶瓷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不但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元素,突破了图案和绘画的单一模式,而且增强了陶瓷工艺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
收藏 引用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4期14卷 26-29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书法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训练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目前,书法教育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已有一席之地,但还存在重视不够、课时不足、师资短缺、教材不对路等问题。应依据高职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思品课教学的激趣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1年 第9期 59-60页
作者:沈文中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为,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因此,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对思品课教学缺乏兴趣的实际现状,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书谱》看孙过庭的书学思想
收藏 引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3年 第11期23卷 37-39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初唐孙过庭所著《书谱》,既是一个学习草书的范本,又是一部经典的书论,《书谱》在关于书法的地位、社会功用、书法艺术的内涵、美感,以及书法实践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论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赵孟頫对湖州竹派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收藏 引用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 第4期27卷 96-99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浙江湖州313000 
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画派。以水墨为元素,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宗旨的墨竹创作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赵孟頫,他以文同、苏轼为师法对象,继承和发扬了湖州竹派的美学思想,明确提出了“书画本来同”观点,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墨竹绘画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石桥雕饰看佛教文化对古桥建筑的影响--以浙江湖州之遗存石桥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20卷 75-79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湖州313099 
湖州境内留存着为数不少的石制古桥。这些古桥的建筑年代跨越南宋至民国,桥墩、栏板、拱券、抱鼓石等构件上装饰的植物或动物图案以莲花造型居多,大多具有佛教色彩。其中一种上端为荷叶、中间为柱形字堂、下部为莲花的图案最为常见。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是“南北书派”还是“无间南北”?——兼论二王行草对北朝楷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12年 第5期 26-28页
作者:沈文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六朝时期,书风是否有“北碑”和“南帖”之分,这个问题。自阮元撰写《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发端,后经包世臣、康有为阐扬,在学书者中间似乎已成定论,但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学者眼界的开阔,不少学者如梁启超、王国维等提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