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沈烈毅"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沈烈毅
收藏 引用
《雕塑》2013年 第1期 28-29页
作者:沈烈毅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 
1969生于杭州1995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常务副主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望与接近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8年 第6期 24-25页
作者:沈烈毅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当架上雕塑的生存空间变得逐渐狭隘时,也许正是对其本质进行辨析的好时机。因为,在一定距离之外,我们的审视似乎可以发现边缘化的架上雕塑更为清晰的表达,同时也对它的困境能有较为明确的认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蚊子的诚实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1年 第7期 20-21页
作者:沈烈毅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 
为了获取自身并不产生的胆固醇和维生素B,蚊子常会利用气味从人群中发现最适合其“胃口”的对象,毫不留情地给对方打上一针,酒足饭饱后潇洒地飞走。在我看来,蚊子虽然讨厌,倒还算诚实——至少,它在吸血时还放射出含有抗凝血剂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美术类院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 第11期26卷 168-170页
作者:沈烈毅 韦乐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实验室长期以来一直参考理工科院校实验室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高等美术教育的特点。通过考察高等美术院校实验室的变迁,对高等美术院校实验室的现状提出一些思考,探索建立属于高等美术院校特有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敬畏自然:浅谈我的公共艺术创作理念与方式
收藏 引用
《公共艺术》2019年 第1期 86-93页
作者:沈烈毅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本文是笔者多年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心得体会与创作经验的总结,通过艺术创作灵感的剖析,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了自然对于生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希望借由公共艺术创作经验的分享,引起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呼吁人们对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精神的公共性和艺术性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12年 第4期 76-77页
作者:沈烈毅不详 
在今天这个因信息交流便利而越变越小、越变越像的世界里,行走在大城市中如同蛛网的街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矗立期间的艺术作品,这一点在近年来亚洲城市中尤为突出,我们通常把这类艺术称为“公共艺术”。给予其更加详细的定义,它是指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思天地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9年 第7期 19-20页
作者:沈烈毅中国美术学院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无取诸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城市文化视觉生产中的心理基础
收藏 引用
《雕塑》2009年 第6期 60-61页
作者:沈烈毅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众所周知,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并首先能够在现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艺术类型,它所体现的是公共空间与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充当历史性的文化消费载体的同时,必须有和当下时代更为密切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雕塑天下”还是“天下雕塑”?
收藏 引用
《雕塑》2004年 第6期 24-25页
作者:沈烈毅 
21世纪的中国,我们眼前的中国,社会改革不断深化,交流之门大大开启,多年保持的经济的高速增长率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叹为观止。勿庸置疑,经济的大捷必然带来文化的崛起,可惜文化的全面繁荣并非可一蹴而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0年 第S1期3卷 120-123,12页
作者:沈烈毅中国雕塑学会 浙江省雕塑研究会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上海是我国最早使用煤气的城市。杨树浦煤气厂于1933年建成投产,号称远东第一"自来火房"。1999年下半年起,因产业结构调整,杨树浦煤气厂停止生产。如今该区域为公共绿地,其北侧将作商业开发。该项目位于煤气厂的堆煤场旧址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