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沈虹光"
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盛和煜挺鬼的——喜观黄梅戏《小乔初嫁》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22年 第4期 18-19页
作者:沈虹光不详 
这是一出三国戏,却把家喻户晓的王小六也写进来。王小六为什么家喻户晓呢?因为《打豆腐》,民间小夫妻的日常生活,打打闹闹甜甜蜜蜜,音乐也活泼可爱,小孩子都会唱,就家喻户晓了。安徽方言“六”念“漏”,王小六就是王小“漏”,一说王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欢和谐
收藏 引用
《剧本》2010年 第1期 93-94页
作者:沈虹光 
我喜欢和谐,起初并没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博大意识,只是从渺小的个人出发,希望与周围的人们和和美美,不吵不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人李雅樵
收藏 引用
《剧本》2010年 第4期 92-93页
作者:沈虹光 
楚剧同仁纪念李雅樵,聚会研讨他的艺术已不是一次了。一位造诣高深的前辈远去,后人追思开个研讨会,并不特别。但一开再开,而且是民间自觉发起,自觉掏钱出书出碟还要开演唱会,这情形就比较少见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鼓戏是哪个的?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1年 第1期 52-53页
作者:沈虹光 
荆门艺术剧院去上海演出《十二月等郎》,要我同行助人气。一下飞机我便打开手机,请上海的朋友看戏捧场。"什么戏呀?"朋友问。"花鼓戏。"我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船过渡
收藏 引用
《剧本》1995年 第3期 2-10,12-23页
作者:沈虹光 
同船过渡沈虹光时间:现代。地点:长江边某城市,一幢高层公寓内。人物:刘强──男,三十岁出头。米玲──女,二十六岁。方老师──女,六十二岁。高爷爷──男,七十岁。雷子──三十岁左右。拍电视的──男,三十岁左右。[幕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看川剧总想笑一笑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8年 第2期 41-42页
作者:沈虹光 
看川剧总想笑一笑,如果没有笑点,我会不满足。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川人幽默机巧,头脑灵活谈吐风趣,"雄起""下课"都是他们吼出来的,一呼百应,全国人民都用上了。语言这样生动,上台怎么会没有喜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合莲》与崇阳提琴戏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1年 第6期 58-59页
作者:沈虹光 
正是因为杨超超达到了很高的表演艺术境界,所以她才能将自己领悟到的复杂的人物内心表现出来;也正因为她具有很高的悟性,才使她的表演才华显现出灵气,她是少见的好“角儿”。用潘之恒的话来说,就是“人之以技自负者,其才、慧、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够滑稽的滑稽戏
收藏 引用
《剧本》2012年 第7期 29-30页
作者:沈虹光湖北省文联 
省里举办艺术节,要搞戏。有的剧团要我推荐编剧。推荐是有风险的,高手也有失手的时候,前一届指挥球队在万众欢啸中横扫千军捧起金杯的意大利冠军教头,下一届不是一败涂地连线都出不了吗?推荐编剧跟推荐教练一样,成功了则已,反之推荐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三胜轶事》的轶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5年 第11期 30-33页
作者:沈虹光 
安庆热闹,正在举办三年一届的黄梅戏艺术节,湖北也快陕活活地送去了三台戏。杨俊的《妹娃要过河》和张辉的《毕异》我不担心,名演员担纲大剧院制作,气场了得,只有罗田的《余三胜轶事》令人忐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远安花鼓的小日子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1年 第2期 68-69页
作者:沈虹光 
远安山中寒气重,冬天来得早。黄萎的树下石碑很新,碑上是让多少女性观众动容的台词:"我不能等你一年半,也不能等你到25岁,但我可以等你一辈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