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涂涛"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轻型柴油发动机排气歧管结构设计优化与分析
收藏 引用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25年 第1期31卷 5-10页
作者:涂涛 马超 高维进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52 
某轻型柴油发动机升功率达到60 kW,涡前排气温度限值达到810℃,这对排气歧管可靠性设计开发带来了极大挑战。某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经过多轮设计优化与计算辅助工程(CAE)分析,认为排气歧管使用高硅钼球墨铸铁材料无法满足可靠性设计要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多媒体软件教学质量的思考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 第4期21卷 58-61页
作者:涂涛西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重庆北碚400715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多媒体教学软件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提高教学软件开发质量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波-毫米波无线通信技术
收藏 引用
《光通信技术》2000年 第1期24卷 5-12页
作者:涂涛 查开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 
就光波 -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特点、关键技术和最新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尤其是对于毫米波信号的产生、光电子器件的选择、光链路的结构及基站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STEM教学过程的学习动机序列模型建构与应用
收藏 引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年 第2期33卷 104-112页
作者:涂涛 张煜明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当前我国STEM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设计粗线条化、缺少足够的教学支架、无法满足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最为核心的原因是STEM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STEM教学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构建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络的理性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 第9期 29-33页
作者:李文 涂涛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社交网络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语言学习中,为在线语言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该文从对促进语言学习的要素和社交网络的特性梳理入手,分析了将社交网络应用到语言学习中的可行性及媒介优势,并通过对语言学习型社交网站Livemocha案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调制CATV光发射机中并行结构预失真补偿技术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2000年 第7期29卷 642-645页
作者:杨建良 查开德 涂涛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 湘潭大学电子工程系湘潭411105 
针对外调制式 CATV光发射机中固有的非线性复合三阶差拍 (CTB)失真 ,提出了一种并行结构的预失真补偿电路技术 ,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基于互补型二极管阵列的预失真非线性补偿电路 ,实现了 50~ 550 MHz宽频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新途径——藏区双语多媒体字源识字汉字教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 第3期 22-25页
作者:涂涛 李彭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四川成都610054 
本文从双语师资、汉语语言环境、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梳理了影响藏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藏区学生的特点及民族地区的教学环境,设计开发了基于多媒体字源识字系统的藏汉双语汉字教学软件,以探究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技术的当代迷思与智慧出路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 第9期 13-17页
作者:涂涛 余诗佳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智能新技术应用到教育中,教育技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教育尚未产生本质性地改变。该文在梳理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从"教育"和"技术"的本源入手,深入反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神经网络的黄土地区建筑基础选型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06年 第Z1期36卷 720-721,725页
作者:胡立黎 何文安 涂涛西安理工大学西安710048 长庆地产集团西安710026 
基础选型是基础设计中的重要步骤,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地质特性、上部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烈度等。黄土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又有其特殊的性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特点,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了快速选择基础型式的网络。可供工程设计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农业基因回路设计合成技术发展动态与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年 第12期24卷 101-111页
作者:林敏 王磊 谷晓峰 燕永亮 刘柱 涂涛 姚斌河南大学农学院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口570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091 
随着生物组学、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的高度交叉融合,推动新一代基因工程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基因回路设计与合成是新一代基因工程的技术核心,具有颠覆性、智能性和精准性三大技术特征。加快农业生物基因回路设计与合成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