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淡修安"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批判与礼赞——普拉东诺夫笔下生态文学之墨迹
收藏 引用
《俄罗斯文艺》2009年 第4期 10-16页
作者:淡修安四川外语学院 
在普拉东诺夫的艺术世界中,包含有大量以"欲望批判"或"自然礼赞"为指向的生态"微情节"和从属主题,不仅反映了作家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思考和求索,而且还折射出其以探寻人与自然的双主体存在意义为核心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然”的价值——德烈·普拉东诺夫自然哲学思想的艺术演绎
收藏 引用
《外国语文》2009年 第2期25卷 69-73页
作者:淡修安四川外语学院重庆400031 
在以小说创作为主的艺术世界中,普拉东诺夫借助塑造形象、勾勒情节、确立主题和描绘人物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等艺术手法,延续、演绎并升华了早年的自然哲学思想。一方面,作家借助科技情节和主题,既再现了人类征服和控制自然的乌托邦梦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普拉东诺夫创作的现代性问题——兼论詹姆逊的阐释局限
收藏 引用
《俄罗斯文艺》2020年 第2期 89-100页
作者:淡修安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普拉东诺夫创作上最大的复杂性和反传统的文学异样性在于,他试图于艺术世界中将其所意识和经验到的"未来新世界"予以超前的现实化,从而使得其所缔造的艺术文本超越了"传统乌托邦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使命,所经验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复活的“种子”——评普拉东诺夫的两部工业化主题小说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 第5期32卷 98-102页
作者:淡修安四川外语学院校长办公室重庆400031 
《基坑》和《初生海》是普拉东诺夫笔下两部著名的工业化主题小说。前者侧重于描写苏联工业化运动的阴暗面和悲剧性,后者倾向于反映这一运动进程所焕发出来的生机和活力。受创作语境巨变的影响和暗藏于心的种种美好理想、良善期许及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普拉东诺夫笔下“未来新世界”的审美图景
收藏 引用
《俄罗斯文艺》2022年 第2期 4-13页
作者:淡修安四川外国语大学 
德烈•普拉东诺夫的艺术创作素以“反叛的艺术思维”和“异样的书写姿态”著称,具有独特的精神复杂性和美学陌生性。作家惯于将经验的“现实世界”与先验的“未来新世界。相叠加、印证和甄别,建构了以“现实和未来”相叠合为基础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体存在的虚妄与个体存在的盲目——对长篇小说《切文古尔》的深度解读
收藏 引用
《西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 第1期17卷 70-73页
作者:淡修安四川外语学院院长办公室重庆400031 
长篇小说《切文古尔》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德烈·普拉东诺夫最为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极具悲剧抒情色彩的纪实性社会哲理小说。小说描绘了革命胜利之初,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时期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