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温洋"
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公共景观艺术与雕塑
收藏 引用
《雕塑》2004年 第4期 20-21页
作者:温洋 
公共景观艺术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雕塑是公共景观中无法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艺术在公共景观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公共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同时,观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共艺术的交互关系现状及其发展
收藏 引用
《设计》2017年 第19期30卷 52-53页
作者:温洋 汪芷萱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现在几乎所有公共艺术的交互关系,都体现在拍照合影,休息娱乐。公共艺术不仅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代社会的实践。公共艺术属于公众,公众应该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公共艺术没有公众参与,是无意义的,不能被称为公共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公共艺术作品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7年 第10期 68-69页
作者:温洋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雕塑是在2008年初,为了迎接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并纪念中国第一位在奥运会上参加比赛的短跑名将刘长春(辽宁大连人,建国后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表达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而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乌托邦式的原创
收藏 引用
《雕塑》2012年 第4期 10-11页
作者:温洋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大概半年前在一期节目中听到一句话"大学教育需要乌托邦式的理想",那期节目讨论的是大学教育的功利化问题。看过今年的雕塑专业大学生毕业展后,更感触地认为艺术教育是最需要乌托邦式的理想与执着。艺术是人文思想的一种物化表达。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间剪纸艺术对雕塑创作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4期20卷 53-54页
作者:温洋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辽宁大连116024 
民间艺术给予我们的是艺术的本原精神,我们又将艺术的本原精神融合到我们的艺术创作和思考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造型的视觉符号认知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5年 第4期 16-17页
作者:张耿 温洋 宋树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系 
文章通过对建筑造型与设计理念的联系,从视觉认知的角度分类探讨了如何将空间造型的原初观念与视觉认知相关设计方式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建筑这个信息与视觉的超级空间形式在空间造型,和与图形、色彩、信息等视觉符号元素相互补充,以便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题材纪念雕塑的叙事与表现——以凤阳大包干纪念馆主题雕塑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7年 第9期 118-119页
作者:温洋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纪念雕塑承载的记录和传播功能,是具有艺术表现的再现和记载。雕塑纪念功能的实现需要艺术化的再现。运用意象处理的方法,可以丰富雕塑语言对客观事件的再现能力,也有助于准确表达纪念的观点和文化。以大包干主题纪念雕塑为例阐述了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潮流中的艺术创作独立性
收藏 引用
《设计》2017年 第20期30卷 102-103页
作者:温洋 王中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文章认为在如今的艺术创作领域中,所谓"潮流"是指对技术过分追求所导致的喧宾夺主,即技术的异化(互联网文化的极度盛行,让整个世界更加理性化,世俗化,非神秘化,视觉上的大块朵颐取代了对艺术"美"的进一步的深层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雕塑的创作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 第2期 75-76页
作者:温洋 
本文阐述了作者在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雕塑创作过程中对雕塑的艺术表达同纪念碑结合方面的一些体会和领悟,并结合实践的成功经验讨论了关于纪念性雕塑同建筑物及环境的关系的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隐喻表达在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体现与作用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19年 第4期 44-46页
作者:温洋 刘倩大连理工大学 
本文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通过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中'冰山理论'的7个层次,引申出艺术作品的隐喻表达,通过分析各层次的隐喻表达在几类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体现,探讨当代艺术作品的内涵,阐述隐喻表达的价值与对艺术作品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