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滕熙"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土地紧缺与开发区用地规模
收藏 引用
《城市问题》2008年 第12期 50-52页
作者:滕熙 张萍 邹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助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助理规划师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开发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土地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转型期开发区自身规划理论的缺陷,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要重视规划的本质和过程,研究合理的开发区规模以及适应变化的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旧改造下生态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及对策
收藏 引用
《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 第2期29卷 95-99页
作者:滕熙 邹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但在处理生态地区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上还存在许多弊端。在这个情况下,研究生态地区城中村更新改造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改造问题,提出在思路上应该考虑整体系统性;在方法上,应从生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盈江“3·10”灾后重建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探讨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1年 第C00期27卷 88-92页
作者:滕熙 王晓昉 许靖涛 黄雯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总体城市设计能分析地区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愿景,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框架、景观形象等提出规划策略和建议。盈江县总体城市设计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围绕"建立美丽富饶新盈江"的目标,从城市的文化、空间、景观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区域协调视角下澳门城市发展的空间响应
收藏 引用
《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 第3期27卷 99-104页
作者:滕熙 岳晓琴 黄雯 李爱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三所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实现城市与区域的协调是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划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区域协调基础理论和内涵出发,对区域协调视角下的规划编制思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澳门实际,从城市的角色定位、空间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复兴”视角下的古城更新规划探索——以许昌曹魏古城城市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南方建筑》2018年 第4期 40-45页
作者:滕熙 张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城市复兴是欧洲应对全球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的理论,以空间再生、活力复苏、社区复兴为主要目标,对于我国古城的更新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曹魏古城为例,探讨城市复兴语境下更新规划方法。提出通过空间结构、肌理形态、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州市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策略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20年 第1期36卷 32-37页
作者:陈翀 滕熙 侯松岩 林晨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三所 
在新一轮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厘清自然资源底数、推进"多规融合"及强化规划体系纵横向传导等成为各级各类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新要求。对标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要求,当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存在生态底线不明、"多规冲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心商务区(CBD)步行街设计
收藏 引用
《山西建筑》2006年 第1期32卷 46-47页
作者:赵京飞 赵冰 滕熙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从步行街的产生和发展出发,论述了步行街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并谈到了在步行街设计中应考虑的相关要素,通过国内几处典型步行街情况的介绍,得出当前我国步行街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景观空间整合应遵从的原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工业园规划探讨
收藏 引用
《小城镇建设》2010年 第12期28卷 43-47,52页
作者:滕熙 岳晓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其在工业园区的实践运用,总结相应的经验启示;并从产业定位、循环系统构建、空间布局三个方面对贵州大龙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进行探讨,提出大龙产业园的规划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门户地区的综合整治方法探讨
收藏 引用
《安徽建筑》2010年 第5期17卷 24-25,32页
作者:何慜瓅 滕熙 张萍丽丰控股集团广东广州510060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 
以南昌火车站地区整治规划为例,对城市门户地区的整体整治方法进行探讨,提出由简单改造到综合整治方法、由"大一统"走向"多元整合"的城市形象设计、从"工程技术"走向"实施操作"的实施建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加坡产业空间发展历程及启示
收藏 引用
《上海城市规划》2014年 第4期 77-82页
作者:滕熙 沙永杰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 
本文首先概要回顾了新加坡产业发展背景及产业空间的规划发展历程,介绍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五个发展阶段: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科技密集和人才与创新密集,分析各个阶段的国家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产业发展应对策略、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