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潘冠"
7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结构化设计,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
收藏 引用
《四川教育》2023年 第6期 45-46页
作者:潘冠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结构化教学中,教师以学科知识结构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有逻辑结构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事实性知识、学科分解概念等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掌握学习的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中国民歌演唱中语言的合理运用与表现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 第2期8卷 45-49页
作者:潘冠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声乐演唱是语言和音乐完美结合的艺术,语音的正确把握直接决定着演唱效果。我国各地的方言与普通话在音、韵、调方面有很多差异,那么,在演唱非地方民歌或地方特点不强的创作作品时,需要淡化和克服方言的不利影响,读准字音,唱清字音,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电影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3年 第11期 182-184页
作者:潘冠 秦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310053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讲师15000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播途径,一种大众媒体,深受人们的喜爱。电影这种视听艺术的本质是视觉方面的"画"和听觉方面的"声"的综合,电影是声画结合的综合体,声和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13年 第11期 154-155页
作者:潘冠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声乐演唱中音色的合理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音色可以把握作品风格,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凸显演唱者的个性等。一个人的音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追求音色的最终目标是尊重音乐作品风格,用自己的修养完美表现音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文课堂互动中的文化透视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7年 第9期 15-17页
作者:潘冠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537000 
我国教育社会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何浩峰《简论课堂互动教学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具体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下,发生在师生间、学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孟姜女》:江苏民歌与艺术歌曲的比较
收藏 引用
《艺海》2010年 第4期 38-39页
作者:潘冠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江苏民歌《孟姜女》与大型艺术歌曲《孟姜女》(王志信改编)在我国广为流传,而其音乐特征却存在着不同特色。一、基本曲调不同民歌《孟姜女》是典型的单节歌样式,是启、承、转、合的结构。每段四句,落音为2、5、6、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歌唱中不同音色运用与训练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2年 第9期 78-80页
作者:潘冠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 
作品演唱是当下普及较为广泛、演唱频次相对频繁的演出模式,如歌曲、戏曲乃至口技等,对于表演者的声音都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尤其是在歌唱过程中音色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作品歌唱过程中是需要演唱者利用不同的音色对作品进行演绎与诠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究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0年 第7期 192-192,86页
作者:潘冠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讲师310053 
通过对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得出结论: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能继续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应正确定位,探索相应的、合理的改革措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化”实践教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1年 第8期 65-66页
作者:潘冠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浙江杭州310053 
中国传统音乐历经岁月磨砺,传承至今,拥有无限的生命力与潜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能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音乐,并能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其文化自信,使其能积极参与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助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音乐保护传承与地方专业音乐教育结合的客观原则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 第4期14卷 138-142页
作者:潘冠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各地的"非遗"音乐文化,应该成为各类艺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是"非遗"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途径。将"非遗"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地方专业音乐教育相结合,要注意两个客观原则:一是结合过程中,要充分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