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焦小健"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焦小健作品
收藏 引用
《当代油画》2016年 第8期 142-147页
作者:焦小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 中国油画学会 
作者自述:我创作城里和乡下的画,往返于闹市和山区两地勤劳地工作。生活没有什么多样化,跑来跑去的目的只为在两地间保留一丝空隙。独处他处,使远去的地方变得陌生,我有许多尚未画出来的图都源于这个陌生的间隙。热闹的西湖和寂寞的群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焦小健作品
收藏 引用
《油画艺术》2018年 第1期 70-71页
作者:焦小健 
我是1977届浙江美术学院学生,毕业至今从事专业四十年.显著的变化是自己从地方性绘画眼光走进了世界性眼光中,学会了从历史性的角度看中国和世界、传统和现在,以及自己的位置.我知道自己亲身经历的就是一个民族历史性的大转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绘画和图像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4年 第3期35卷 18-22页
作者:焦小健 
绘画和图像问题搅和就是艺术的退化。因为绘画是在最差的情况下才和图像问题混淆,IIII睛对绘画、对自然毫无感觉了。这既是画家的最大的悲哀,也是大部分人不懂得绘画。但问题是:不探讨什么是艺术作品,没有标准才造成今天的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隐性
收藏 引用
《美术》2011年 第1期 59-64页
作者:焦小健中国美院 
有人看着墙上我的画问道:“你最喜欢表现什么?”他这么一问却问住了我。我以为自己的表现已经在画上,倘若靠说,不是画没有画出来,就是去说不是绘画的东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缺席的表白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8年 第5期 22-25页
作者:焦小健中国美术学院 
为了不造成形象之外的空白和加深某种不在场的说服力,或者强调一下自己绘画不断变化背后的某种不可割舍性,我想到给自己的绘画写点适当的补充说明。我从小居住在南方的山水之间,浙江美术学院77级油画系毕业生。大学时代就深受现代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是为自由设定的
收藏 引用
《当代油画》2017年 第4期 38-43,251页
作者:焦小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 中国油画学会 
创作研究从活动空间开始,这个活动空间就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人活着遭遇诸如爱情、死亡、良知、责任、真实、谎言、战争、自然灾难等种种命运。人类的面孔、表情、人性的光辉和丑恶都被画在世代相传的艺术作品里,在博物馆墙上陈列着。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事物的原初模样
收藏 引用
《当代油画》2015年 第4期 56-63页
作者:焦小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 中国油画学会 
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画可见性世界,但常常往本体论上想。很早自己便知道,人能拥有一个世界并体会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比他从事绘画还重要。所以,无论我画普通的人或者风景,重要的是体会在画中"拥有世界"和在画中"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充满激情的心路历程 鲍加油画风景写生
收藏 引用
《艺术界》2002年 第5期 86-89页
作者:焦小健 
天道酬勤,的确。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一组油画,是已从艺半个多世纪的老画家鲍加对大自然及火热生活的深情解读。这些作品选自今年10月在合肥举办的“鲍加七十寿辰回顾展”。从这些朴实、恬静且不乏激情的画中,我们不难体味到画家几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非对象性的看事物眼光——几则笔记
收藏 引用
《油画艺术》2016年 第1期 10-14页
作者:焦小健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 
氤氲在南方的衢州山里写生,便知道氤氲将山体非对象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被唤醒的风景
收藏 引用
《中国油画》2014年 第6期 13-15页
作者:焦小健 
杭州自有艺术的历史.十二世纪前后的南宋时代.传统的中国画院和无数伟大的画家曾在此过.这个曾经创造辉煌的画史对所有未来者开启了一条极其宽广的地平线。许多年中我保持着和山水的亲密交往,我观看和描画它们。在湖边、吴山、云溪、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