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熊良智"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扬雄《蜀都赋》释疑
收藏 引用
《文献》2010年 第1期 114-118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扬雄是西汉时期巴蜀的辞赋大家,他创作了对巴蜀文学具有开创意义的辞赋作品《蜀都赋》,在现代学术界却遭到了质疑。著名学者徐中舒先生就认为:“此赋非扬雄作,不辨自明。”啷文先生则从文献来源推测:“《蜀都赋》虽略见于《艺文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口头传统与文人创作——以楚辞的诗歌生成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 第8期 159-183,208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成都610068 
"集体"创作的早期诗歌如何发展演变成文人的创作,楚辞的诗歌生成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楚辞重复的诗句占《楚辞章句》全书诗句总数的12%左右,这并非个别的修辞现象,而是诗歌的创作方式。楚辞"重著"的言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招魂礼俗与《招魂》主题、体式的生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9年 第11期 47-54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楚辞《招魂》是诗人借用招魂礼仪创作的文学作品。长期以来,学界多以预设的作者与作品关系或礼俗视域进行解读,对照文本常有龃龉不合之处。细读文本并联系相关的礼制规定、历史背景,可以看出,《招魂》是屈原抒写对怀王客死的哀伤和对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战国楚简的出土与先秦“情”与“志”的再思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 第4期 162-171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先秦礼乐思想的学理背景下,"情"被看作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志"是后天培养形成的主观意志和价值意识。二者虽然都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相互联系,但又是性质、来源、作用不同的两个概念,孔颖达"情志一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楚辞“荃”、“荪”喻君的原始意象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5期33卷 70-76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8 
以“荃”、“荪”喻君是楚辞香草美人传统中的核心艺术意象,几乎成为楚辞中司命之神与楚王的专门指代。从喻于司命之神,再喻于君,都与楚国的神话传说和神巫合一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残留着楚人对远古氏族祖先昌仆氏的原始记忆,表现了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楚辞的文体视阈与礼乐仪式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18年 第4期 49-57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样化诗歌体式的作者,创作了骚体、天问体、招魂体、九歌体组诗和《卜居》类散文诗体,它们不仅各自具有鲜明的体式特征,而且成为了后世创作的范式。因为发生在早期仪式的语境下,不同的仪式题材和语境决定了屈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窃攀屈宋”与杜甫的创作人生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38卷 82-88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8 
杜甫成为伟大的诗人,不仅在于他转益多师,"尽得古今之体势",而且更在于他有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种"自觉"又不仅仅表现在"技巧"、"功夫"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将诗人作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目标。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拟骚作品的接受与传播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4期37卷 74-80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8 
通过清理《九辩》以及汉代拟骚作品中有关屈原及楚辞作品的流传,可以了解战国至西汉初期楚辞作品流传的具体篇目和屈原的遭遇事迹,由此形成的以屈原为中心的楚辞文学的传统,可以弥补先秦、汉初文献记载的缺失。特别是其中大量的诗句因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神话文图传统——以女娲神话的图像书写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2期57卷 27-35页
作者:熊良智 王志翔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图像与中国文学联系紧密,如祥瑞形象、帝王事迹、列女义士的故事等,皆可通过图像与文本来展示。中国神话同样如此。考察女娲身形、女娲之名、女娲之肠等神话文本与彩陶、画像石等载体上的相关神话图像,则会发现神话图像亦是中国神话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楚辞》本书的经传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2年 第2期 7-19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楚辞》中《离骚》称经,是汉代已有的成说。其他作品区分为传,则是在宋代疑经变古的学理背景下,由重编《楚辞》篇目次序建构的新的编纂体例。清理宋代《楚辞》文献形态上发生的这次变化,不仅可以澄清多年来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猜测与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