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燕世超"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莽汉形象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 第2期 112-115页
作者:燕世超汕头大学文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东汕头515063 
明清小说中的莽汉形象因其独特的性格、在情节结构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和喜剧效果及其与首领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民间文化对正统文化的颠覆 ,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反映了作者人格世界的分裂 ,同时也是明清社会各种思想矛盾的折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王鼎钧怀乡散文的抒情艺术
收藏 引用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 第4期22卷 57-59页
作者:燕世超 向莉莉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王鼎钧的怀乡散文以独特的抒情艺术,在台湾乡土派散文中独树一帜。王鼎钧怀乡散文的抒情艺术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故乡的时空追忆;二、沉郁的情感抒发;三、叠加的精神底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性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6期25卷 21-25页
作者:燕世超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人性标准是马、恩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其文艺理论中,人性关怀是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人性体验是艺术思维的主要动力,人类天性是文学批评的重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赵小琪,张慧佳,徐旭,孙培培:《中国现代诗学导论》
收藏 引用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0年 第4期3卷 780-783页
作者:燕世超南昌理工学院 
中国现代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新文学运动推动下,文学空前繁荣。这一时期,各种诗学流派相互交汇与互动、交锋与交融,呈现出纷繁驳杂的状况。因之,对这一时期的诗学研究甚多。诚如赵小琪、张慧佳、徐旭、孙培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意人生的建构——评丁来先教授《诗意人类学》的理论建树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学研究》2017年 第1期 272-280页
作者:燕世超汕头大学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化和世俗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借助于全球化背景和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正在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乃至思维方式,我们的生活日益变得平面化和碎片化,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和狭窄,社会正在畸形发展而非进步。要扭转这一态势,必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角七号》的空间叙事分析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 第3期 69-72页
作者:燕世超 周亮汕头大学文学院 <华文文学>杂志社 
《海角七号》通过剧中一些小人物生动地再现了台湾人民真实的生活风貌,广泛而巧妙地采用空间叙事这种艺术手段成功地传达了当下台湾本土文化症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民间文学喜剧性作品中的超越性意向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3期21卷 32-36,66页
作者:燕世超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超越性意向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基本的心理动力,它在不同的文学类别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从观察视角的选择、叙事策略的运用、创作手法的独特和艺术精神的体现等几个方面探讨它在民间文学喜剧性作品中的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潮水集》跨文体写作的艺术张力
收藏 引用
《肇庆学院学报》2012年 第6期33卷 1-4页
作者:燕世超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散文集《潮水集》的跨文体写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史交融,作者建构了一个三维情感世界,使作品在文学与历史中穿行;二是均衡之美,表现在"叙事—抒情—叙事"和"议论—抒情—议论"两个创作模式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张恨水的文学观
收藏 引用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4期33卷 11-16页
作者:燕世超 赖小林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江西南昌330044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 
张恨水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相比,多数作家作品逐渐被后来的读者所遗忘,而他的作品在新世纪反而被拍成多部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热播,纸质作品也一版再版。同时,在文学史著中,在大学讲堂里,他的作品也经常被分析和研究。张恨水之所以在新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新理解
收藏 引用
《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 第7期30卷 54-56页
作者:燕世超 周亮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一个策略性口号,是对抗战时期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生动概括,有着独特的理论渊源。而和平时期的毛泽东更看重的却是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反映了他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辩证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