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牛克诚"
8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牛克诚:我们不该“被”当代了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7年 第19期 62-63页
作者: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中国工笔画学会 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 
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西风东渐,西画教学在我们学习中国画过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方面为中国画创作带来新的思维与观察表现方式,另一方面。它也造成年轻一代与中国画之间越来越大的隔阂。五四以后。西方的光影素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牛克诚绘画作品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 第7期 I0003-I0003页
作者: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色彩的当代演绎
收藏 引用
《群言》2025年 第1期 52-55页
作者: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 
一古代中国,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场域之中。从服饰到家居、从工具器用到园林建筑、从宫廷生活到民间习俗、从日常起居到戏曲舞台、从卷轴绘画到陶瓷彩塑,等等,无不赋形以色;古代留传下来的织绣图案、服饰纹样、建筑彩绘、陶器纹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卷首语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5年 第3期 3-3页
作者:牛克诚不详 
全球视野下的艺术史研究离不开全球艺术史,而全球艺术史又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史转向的一个缩影,因而全球艺术史体现为去欧洲中心,超越民族国家,强调文明间的联系、互动、交叉、融合等。这对于消解文化自我中心主义、拓展艺术史视野是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山水到“山水”——当代山水情怀与图式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9年 第3期 30-39页
作者: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中国文化意识中,自然的山、石、树、溪、云、亭、桥等所构成的各种场景,不是作为'风景'来呈现,而是作为'山水'来呈现的。风景是具体的、实地的,它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景物的地理特征及植被的物种特征,因此,对于风景的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篆刻艺术派别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3年 第1期 104-123页
作者:牛克诚 
新时期篆刻艺术派别的形成与存在已是一个基本事实。这种派别不同于篆刻史上的浙派、皖派,它是跨越了地域的界限、超出了师承的脉绪,完全是靠着各个作者在审美价值取向上的趋同而自然组成的聚散无定的集合式群体。心理流向的相通是这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始艺术中的象征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2年 第3期 51-56页
作者:牛克诚 
在原始艺术中,一个图像一经完成,就立即发生了朝着两个方向的“意义潜移”:一个是向着这个图像内部的抽取、离析,一个是向着这个图像外部的附着、溢出。前者是“抽象”,后者是“象征”。真正赋与原始艺术的形式以“意味”的,正是这两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建构中国当代艺术之可能
收藏 引用
《美术》2020年 第1期625卷 21-21,23页
作者:牛克诚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谈及本届全国美展与上一届美展有什么不同,我想,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画的外部生存环境。5年前的2014年,那个时候正是所谓的“当代艺术”特别盛行的一个时期,在那样一个大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下,中国画处在鄙视链的下端,它仰着头去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史翻译的新维度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9年 第4期 17-19页
作者: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艺术史翻译,不仅向曾经封闭的我们传播了西方艺术史知识,更在美术史的书写方式、艺术史观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新的塑造。同时也指出这种艺术史翻译维度的单面性,一是对于"艺术理论"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冯其庸,当代文人画家的崇高风范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7年 第4期 134-140页
作者: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100029 
一冯其庸先生的远去,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冯老对中国当代文化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红学研究,他用全面的文化修养所结晶的艺术创作,让他远去的背影大写出一位崇高的文人画家。不管怎样定义"文人画",它的本质构成总不能脱开"文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