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开花后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阐明该时期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衰老特性,有助于理解不同栽培模式产量差异的形成机制,为不同栽培模式玉米植株衰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密度、耕作方式和肥料运筹等农艺措施进行不同组合,模拟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模式,设计了基础(ISP)、农户(FP)、高产高效(HH)和超高产(SH)4种栽培模式。通过叶面积(LA)动态变化模型y=ae^(b−cx)/(1+e^(b−cx))解析叶片衰老过程;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叶片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不同栽培模式玉米叶片的衰老特性。HH(12445.55 kg∙hm^(−2))和SH(13759.07 kg∙hm^(−2))的产量显著高于FP和ISP(P0.05)和17.7%(P<0.05)。与FP相比,HH和SH叶片衰老启动晚且以上部叶片最为典型,平均衰老速率下降26.7%和18.0%,其叶片最大衰减速率出现的时间延长12 d和8 d,单株最大叶面积增加8.7%和6.6%。吐丝后0~60 d,HH和SH下部平均叶面积分别较FP高42.4%和17.3%。吐丝后,HH和SH的中下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P(P<0.05)。HH中下部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生育后期下降缓慢。吐丝后,不同栽培模式玉米各部位叶片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HH和SH的MDA含量与FP相比维持在较低水平。与农户模式相比,密植、深翻和分次施肥技术要素集成的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模式,花粒期冠层上部叶片衰老启动较晚,而中下部叶片面积较高且衰老较慢,吐丝后其色素含量较高且下降缓慢,同时叶片保护酶活性较高,显著减缓了中下部叶片衰老进程,有利于开花后光合物质同化,实现高产。
摘要:以伊春林下参为原料,选用超高压技术进行常温提取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运用分光光度法等检测方法对伊春林下参的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林下参皂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终试验数据表明:在提取压力达到500 MPa、料液混合比为1∶75、50%乙醇为溶剂时,林下参皂苷的提取得率能够达到7.61%,结果证明超高压提取伊春林下参工艺具有可操作性高、用时短,节能环保、绿色无污染等明显优势。
摘要:针对材料、化学类实验性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验室安全学”课程的建设背景和建设内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实验室安全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进行了设计、探索和实践。以理论教学内容“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的发生及预防”和实践教学内容“心肺复苏”为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探讨了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设计实现网络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机结合。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小水电站群作为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区域集中控制和智能运维的管理模式,采取无人值班或关门运行的运维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小水电的现状、面临的难题等,通过对集中智能运维模式的需求、可行性评估、方案设计、系统部署和数据接入、运行试点、测试评估、完善组织体系、全面推广和应用等8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小水电站集群如何实现集中控制和智能运维模式。
摘要:为有效增强本科学员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基于“能力产出导向”教育理念,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方法,对《高分子材料3D打印综合实验》的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测评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实践。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分组研究、调研汇报、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实现了预期学习目标,有力支撑了学校材料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为学员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摘要:针对传统巡检模式已难以满足园区配电网运维需求的现状,首先分析了园区配电网的特点与UAV实现智能巡检的可行性,设计了巡检路线方案;其次分析智能巡检通信技术,并将UAV与EC相结合构成MEC,研究了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案;最后基于LoRa通信完成现场快速组网、信息传输和4G/5G通信,实现UAV与后端系统信息交互,建立园区配电网智能巡检整体通信方案,并与传统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巡检方案对降低巡检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巡检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及时掌握园区配电网运行状态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石英和铅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的联合毒性。方法:首先将NR8383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石英(0、25、50、100、200μg/ml)或醋酸铅(0、25、50、100、200μmol/L),24 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然后采用2×2析因设计,将细胞单独暴露于25μg/ml石英或100μmol/L醋酸铅,或两者的组合,24 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石英和铅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降低了细胞存活率。NR8383细胞单独暴露于100μmol/L醋酸铅,与对照组相比,LDH活力和MDA含量升高,细胞存活率、SOD活性降低;单独暴露于25μg/ml的石英,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LDH活性、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与单独暴露于石英或铅相比,共暴露于两者的组合上述指标的变化更为明显。析因分析表明,石英和铅的联合暴露对LDH活性和SOD活性具有相加作用,而对细胞存活率和MDA含量具有协同作用。结论:石英和铅对NR8383细胞具有相加和协同毒性。
摘要:为解决医院院区内超深大型地下车库围护设计和明挖施工技术难题,根据现场厚淤泥地质层、高地下水位及邻河、邻高大建筑、邻交通干道等多种施工工况,运用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研究比较,合理安排分层分段施工顺序,确定院区面临多种工况下采取不同形式联合围护单元,以经济合理的围护方案及施工方法加快施工进度,辅以全方位边坡位移监测,确保了基坑工程围护体系安全,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以钒取代多金属氧酸盐和类石墨烯结构硫化钼为构筑基元,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新型钒取代多酸基硫化钼(PMoV-MoS2)复合材料.运用FT-IR、XRD、Raman等测试手段,对新型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复合材料中母体PMoV和MoS2的结构依然完整,且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采用滴涂法将制得的复合材料涂至玻碳电极表面,对新材料进行循环伏安测试的结果表明,制得的复合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氧化还原特性.该研究为制备相关的电化学传感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材料和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环境产生的较大的破坏,在城市中出现许多污染现象。在社会环境中,建筑的给排水工程虽然比重不大,但它却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我国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发展的较为完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下水道臭气外溢、下水设施遭到破坏等。在本篇文章里,我们将详细介绍建筑的给排水设计,并且讨论在建筑及排水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