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志炜"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吐鲁番出土彩绘泥俑的艺术风格——以骑马女俑造型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6期25卷 212-216页
作者:王志炜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通过对吐鲁番出土的骑马女俑进行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代吐鲁番泥俑的造型风格与中原泥俑造型及间的异同之处,主要包括泥俑的塑形、色彩、材质和风格等方面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哈萨克族毡绣艺术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
收藏 引用
《山西档案》2017年 第4期 90-92页
作者:刘萍 王志炜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在哈萨克族的刺绣技艺中,毡绣艺术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充分发掘毡绣艺术的价值,实现传统毡绣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对于哈萨克族的文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哈萨克族毡绣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疆鹿石的造型特征及文化解释
收藏 引用
《作家》2011年 第8期 257-258页
作者:王志炜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新疆鹿石是构成亚欧草原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草原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遗存之一,是原始崇拜的产物,集中反映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世界观、宗教观、审美观。本文主要从造型特征和文化含义两个方面对新疆鹿石加以探讨和解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隋唐时期新疆地区草原石人所佩戴刀剑器名考
收藏 引用
《山西档案》2017年 第2期 174-176页
作者:王志炜 罗丹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新疆地区发现的隋唐时期草原石人大多为武士型石人,他们右手持杯型器皿,左手或左腰侧佩戴刀剑器。将刀剑器进行准确考辨对草原石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也是识别这些石人身份地位的依据。文章运用考古类型学、图像学的方法,将这些刀剑器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民族聚居区成人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收藏 引用
《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 第9期 143-144页
作者:王志炜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目前多民族聚集地区成人美术教育的发展基本处在发展不平衡、特色不鲜明、渠道不畅通的状态中,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依据成人生源的学习和经验特点,利用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将教育劣势转化为优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疆草原石人“蹀躞带”及其配饰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 第2期37卷 177-180页
作者:王志炜 史洪刚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新疆草原石人是亚欧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游牧民族以石为材雕刻成的人像,大多被置于墓葬的前方,伫立于草原之上,在他们的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破解。在此以草原石人身上所刻的"蹀躞带"为研究点,对"蹀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维性探究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年 第8期 77-79页
作者:王志炜 秦媛媛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本文立足于美术教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阐释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多个维度。其中,重点阐释了"趣味、体验、技能、生活、文化、心理健康、美的哲学观形成"这几个维度,分别介绍了维度的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艺术符号与有意味的建构--以徐冰作品《天书》为例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8年 第12期 97-99页
作者:王志炜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符号的本质包含了主体、符号、客体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符号本身创造的外在形式,为观者带来内在的审美愉悦。艺术符号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断地影响着艺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的置入。在徐冰的艺术作品《天书》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疆草原石人艺术符号浅探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8年 第3期 16-17页
作者:王志炜新疆石河子大学 
新疆草原石人身上一直有着许多未解的谜,大量的研究者不停地探讨着它们体现的意义。现在从艺术符号角度结合宗教学和人类学的文化背景,将草原石人分为三种观念类型进行论述,就很容易地看清它们所体现的含义。一为表现自然崇拜、图腾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析黄胄刘秉江的新疆风情画之创作视角及风格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 第2期7卷 59-62页
作者:王志炜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新疆石河子832003 
黄胄和刘秉江都以新疆民族风情为题材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们用自己有个性化的"笔墨"语言来表达着心目中的形象。两者创作视角和风格迥异,分别代表了新疆风情主题绘画的两种创作倾向,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启示和激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