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思琦"
9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 第3期38卷 595-603页
作者:冯忠居 李元鹏 王伟 张聪 李宗海 赵瑞欣 王思琦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6 
为研究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分别为0.15g、0.25g、0.35g、0.45g的5010波,开展液化土层厚度分别为30、40、50 cm时饱和砂土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呵护,守望
收藏 引用
《动漫界(幼教365)》2025年 第10期 62-63页
作者:王婧伊 王艳华(指导) 王柏然 贾虹(指导) 梁子盛 付娟(指导) 王宪 孙一可 范哲语 李娟(指导) 王安粲 韩秀丽(指导) 周琨浩 王思琦 谭梓旭 韩瑞萍(指导) 谢欣恬 杜亦凡 郝利红(指导) 魏子晨 秦诗茵 索佳希悦 冯胤博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幼儿园 不详 
感知与梦想,放空与眺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也是天生的梦想家。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幼儿园秉承“尊重·赏识·帮助·引领”的教育理念,创设爱、自由、规则、平等的教育环境,呵护孩童的热情,守望孩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提高公共管理实验复制的适应性:一种贝叶斯实验设计框架
收藏 引用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4年 第4期13卷 88-102页
作者:王思琦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近年来,公共管理实验及其复制成为提高理论可推广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实验复制仍然面临一系列方法论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有效建立复制与原始研究的相关性与可比性?如何合理地设计并分析复制实验,并且允许进行灵活调整?如何优化设计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07年 第2期 37-43页
作者:王思琦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本文以流行音乐所具有的基本文化属性为依据,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既从社会文化环境、受众层面的需求角度肯定其存在、发展的积极文化功能,也从其对社会文化环境反向影响的角度指出流行音乐的消极文化功能。并对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结构与材料的诗意化表达——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2年 第10期 58-59页
作者:朱锫 刘亦安 王思琦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北京100102 
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后文简称华侨城艺术中心,图1)位于山东淄博城区东侧,曾经是一片郊野荒地,紧邻一处名为凤凰南的商周时期遗址。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遗存,几乎没有留下与过去有关的东西,只有一片长满荒草的高台。当你置身于空旷、没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局域定位场景聚类的虚拟应答器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学报》2023年 第8期45卷 77-86页
作者:王思琦 刘江 蔡伯根 王剑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市轨道交通电磁兼容与卫星导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 
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列车定位是下一代列车控制系统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卫星定位驱动的虚拟应答器技术是实现卫星定位与既有列控系统兼容的有效途径。重点关注虚拟应答器的选址布局优化设计问题,结合虚拟应答器捕获与报文触发对卫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 第3期 80-83页
作者:王思琦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流行音乐”概念的模糊与多义 ,直接影响了对流行音乐本体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 ,并在此认识基础上对“流行音乐”作新的概念界定 ,以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专业大学生流行音乐审美倾向的个案研究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09年 第2期 92-94页
作者:王思琦河南大学音乐学研究所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引起广大音乐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国家教委的有关领导也极为重视这一问题。由于受历史环境的限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形成有说服力的结果。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近几年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也谈音乐的本质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01年 第3期 1-3页
作者:王思琦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作曲系 
《音乐的本质——音乐不承载道德担保》一文根据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人那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体现完全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等事例,认为音乐的本质是“乐音按照美的形式的流动”,“并没有意识形态和概念上的确定性”,由此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等院校音乐美学课教学模式探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 第13期 168-169页
作者:王思琦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河南开封475001 
本文以促进高等院校音乐美学课的教学效果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对音乐美学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高等院校音乐美学课的教学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