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振麟"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难以对错断案——从《大保国》杨波的上场说起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4年 第2期 62-63页
作者:王振麟 
前不久笔者偶然在网上见到一位戏迷的帖子,大意是在指责某剧团的一次演出,“《大保国》杨波上场应该是[快纽丝],为什么改成[撞金钟],为什么要擅改?哪位师父教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继承流派不应忽视细微之处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4年 第8期 56-57页
作者:王振麟 
京剧要想继续存活下去,对流派的继承不可忽视。继承流派,不是不可以创新发展,但首先要充分尊重流派创始人本人的艺术遗产,理解其本意,尽量原汁原味、忠实地去继承。某些流派传人的作品与原作的差别看似只在细微之处,但这往往并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节奏真的是太慢吗?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9年 第11期 64-65页
作者:王振麟 
“京剧节奏太慢!”这是许多人对京剧的批评,也是一些人认为京剧的节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潮流的依据。且不论节奏快慢是否能够判定一种艺术形式的优劣,仅就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传统京剧的节奏而论,是否真的慢得让人不能接受了呢?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几处京剧唱词的辨析》的辨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0年 第7期 66-68页
作者:王振麟 
拜读朱云鹏老先生大作《几处京剧唱词的辨析》(见《中国京剧》2010第5期),颇受教益。诚如先生所说,“在现今的舞台上,由于演唱者对唱词、台词表示的意图不求甚解,所以时有一些用词不当的情况发生……,有损于整体的艺术质量,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连良纠正“倒字”三例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8年 第4期 58-59页
作者:王振麟 
从马连良先生留下的一系列声音和文字资料中不难发现,他的唱腔是在不断改进、提高的。在此举三个实例,以说明马先生是怎样纠正“倒字”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杨派在余派基础上的发展创新(下)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5年 第5期 42-46页
作者:王振麟 
(接上期)从宏观方面看,杨先生基本上沿用余腔,并不另起炉灶追求花哨的新腔。但从微观方面看,杨先生在许多细微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不落俗套。这里仅指出以下两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边厢”还是“壁厢”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2年 第2期 6-6页
作者:周郁昌 王振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