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为探索北苍术种子人工育苗最佳方法。方法:试验以北苍术种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不同播种深度:0.5 cm、1.0 cm、1.5 cm、2.0 cm,不同育苗基质:田间土、基质Ⅰ(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基质Ⅱ(泥炭藓等)、田间土+基质Ⅰ、田间土+细沙、田间土+基质Ⅱ、基质Ⅰ+细沙,对北苍术种子出苗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基质Ⅱ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最好,其次为基质Ⅰ。播种深度和育苗基质对北苍术种子出苗达到显著影响,播种深度为1.0 cm和1.5 cm时出苗率相对较高,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深度,分别高达73.84%和69.60%。不同育苗基质类型比较发现,基质Ⅱ出苗率最高,达到79.66%,且达到苗齐速度最快。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时间逐渐延迟。结论:北苍术种子育苗适宜的播种深度为1.0~1.5 cm,最佳育苗基质为泥炭藓等。
摘要:为确定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籽粒脱水特性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用春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N1,120 kg/hm^2;N2,180 kg/hm^2;N3,240 kg/hm^2;N4,300 kg/hm^2;N5,360 kg/hm^2),进行了不同氮肥水平下春玉米籽粒和茎秆中水的质量分数变化动态的试验。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和先玉335在各氮肥水平下籽粒脱水速率差异不明显,但京农科728的籽粒脱水快于先玉335。2个品种生理成熟前茎秆中水的质量分数均呈先微增然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摘要:以超优66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设计,对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下冬小麦农艺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240kg/hm2和底施40%+拔节40%+孕穗20%的施肥方式组合为高产组合;施氮量240kg/hm2和底施40%+拔节40%+灌浆20%的施肥方式组合为高蛋白产量组合。
摘要: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摘要: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冀东浅山丘陵区甘薯高产施肥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氮、磷、钾肥对甘薯产量的效应,筛选出了甘薯产量37500~45000kg/hm2的最佳施肥量。
摘要:为确定冀东地区小麦种植密度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京冬8号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种植密度水平(基本苗数量分别为300万,450万,600万,750万株/hm2),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小麦单株穗数、单株穗粒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经济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导致小麦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京冬8号群体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基本苗数量75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济麦22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基本苗数量60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综上可见,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单株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而群体产量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