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旭晓"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试论艺术思维的特征——从文化创意谈起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1年 第1期27卷 79-84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中国崛起,如何理解"文化创意"关系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艺术思维是指人类进行艺术活动时的思维方式。从人类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看,艺术思维以意象思维为主,不同于以概念思维为主的科学思维。而艺术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研究》2011年 第4期 23-30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的研究为基础的。马克思坚持从特定的历史形态、生产方式出发,既阐明了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看到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阐明不平衡关系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了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所展示的美学研究目标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 第4期 77-83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谈美》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并且是最完整的表现。朱光潜的早期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谈美》这三本书中。《悲剧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朱光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陕北吉祥图案剪纸的中国文化底蕴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 第4期 173-179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剪纸中的吉祥图案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陕北民间剪纸吉祥图案为例,探讨了吉祥的主要内容"福"、"禄"、"寿"、"禧",以展现剪纸艺术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异同——对以艺术教育取代美育现象的一点思考
收藏 引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4期28卷 128-133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2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在学校美育中,艺术教育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不能把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美育。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异同,根源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异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2010年 第3期30卷 23-28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消费审美化进程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审美文化产业的崛起表明了消费审美化所达到的新阶段,以及审美经济在现代的重要地位。消费审美化是美学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美学在经济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视美学自身存在的价值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1995年 第3期10卷 45-48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重视美学自身存在的价值王旭晓美学原理的研究与教学,不仅是“渐入困境”,而且是“已入困境”。原有的观点,已出现了不少漏洞,遭到了反复的批评;原有的体系,也因之逐渐消解。“重建”、“重构”的呼声不断,却鲜见真正能达到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界遗产教育的审美价值分析——兼论世界遗产教育成为美育课程的必要性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1期37卷 1-5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目前,我国高校美育的学术研究及其实践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现实的状况仍很堪忧,诸多的问题有待深入探究。这不仅关乎学术问题的深化、目前教育的进展,更关乎生命素养的提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维度继续对美育问题进行追问和践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的转型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1998年 第3期 88-91页
作者: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 
近年来的审美文化研究对于美学的转型是有启示和意义的。但是审美文化的确切含义及其构成仍需要界定。只有在这种界定之后,才能谈论审美文化研究是否能克服传统美学难以发展的原因,是否能成为一种新的理论样式的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理论探索》2015年 第2期 51-55页
作者:王旭晓 贾京鹏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在应用美学视角下,审美需求是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的基本内容。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消费者对各类型交互产品所持有的隐性需求的具体内容。因此,其研究的范围就应指称着交互产品隐性需求这一概念所囊括的范畴,包括对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