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该文介绍了OBE教学理念下的适合高职电气、供电专业学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该课程是依据工作过程组织、细分课程内容,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
摘要:“电气电子技术”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笔者以“电气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开放,将专业与育人相融合,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摘要:文章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原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重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分别从课程目标确立、项目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内容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电力电子变流技术,重在培养学生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了改善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探索成果导向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形成了一套适合高职电类专业电力电子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从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分解重构、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学习成果考核等方面做了积极探讨。
摘要:该呼叫系统采用MCS-51单片机控制,选用串行异步半双工通信的方式,串行口工作方式1,即采用具有RS 232C标准的点对点双机串行通信;由主机和分机两大部分构成,具有多路呼叫、显示、应答等功能。该呼叫系统要求各子机仅能和主机通信,子机之间的通信要通过主机进行,该设计可满足中小型医院中,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及时准确地进行全双工通信,达到既方便病人又方便医护人员,更利于提高医院护理水平。
摘要:《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知识面宽、内容抽象,理论实践结合紧密。为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授课效率,开发了基于任务驱动的“3+5”教学模式,即三层级(一验二合三练)+五模块(5个教学模块)融合的递进交互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细分课程知识点,重构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整体设计,遵循学生电学认知发展规律,确立了“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的模块化授课顺序,并在内容编排上,各模块由浅到难、层层递进呈螺旋交互式融合已学知识和技能。
摘要:当代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力。要激发幼儿最佳的学习状态,设计导向性问题明确活动方向,观察活动情况点拔重点难点,坚持重视“过程”多自由少干预的指导原则。
摘要:频率计数器是一种用数字显示的频率测量仪表,它不仅可以测量正弦信号、三角波信号、方波信号和尖脉冲信号的频率,而且还能对其他多种非电量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系统采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作为时基产生电路,产生频率为1 kHz的控制信号,而被测信号经过一个放大整形电路,将其变化成满足系统要求的计数脉冲信号,然后用频率计数器测量单位时间内变化次数,即被测信号的频率。
摘要:采用基于Simulink电气原理图的模型设计方法,设计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电路模型,并进行电阻性负载电路、电感性负载电路和阻感性负载电路的仿真测试,将抽象的电路原理图像化,实现两种整流电路特性与功能的直观图像化分析与比较,找出各电路参数的函数关系。
摘要:高职供用电专业是以能源电力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本文从电企绿色转型后的人才需求情况入手,提出支撑电力企业“双碳”目标实质性落地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新型电力运维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内容重构,以及打造“一平台、两环境、三融入、四结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实施,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专业化人才。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