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武义"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小波的二维转动装置优化设计与摩擦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06年 第8期23卷 187-192页
作者:陈志刚 王武义 张广玉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306信箱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针对地面对接仿真试验台对二维转动装置的要求,对多种方案分析后,设计了一种抗弯件式结构形式的二维转动装置,它能满足质量轻、刚度强度大和摩擦力矩小的要求。利用基于小波的约束随机方向法对该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这种优化方法不仅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接仿真试验台姿态模拟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 第3期42卷 202-205,211页
作者:陈志刚 王武义 张广玉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针对地面对接仿真试验台对姿态模拟装置的要求,分析了气浮、液体静压和机械转台结构形式的姿态模拟装置,提出了一种抗弯件式姿态模拟装置,它能满足质量轻、刚度、强度大和摩擦力矩小的要求。利用ANSYS对姿态模拟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异形齿廓齿轮成形滚刀铲磨装置的设计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 第4期23卷 36-42页
作者:龚振起 王武义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精密机械教研室 
本文对异形齿廓仪表齿轮成形滚刀铲磨装置的运动原理。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简述了控制机构各凸轮曲线的计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涡体扭矩检出式涡街流量传感器的研制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 第6期24卷 63-66页
作者:龚振起 王武义 高蕾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精密机械教研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 
根据涡街流量测量的研究理论,对双涡体扭矩检出式涡街流量传感器的涡发生体及其扭矩检测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航天器对接试验台主动对接环失重模拟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宇航学报》2005年 第2期26卷 236-238页
作者:张崇峻 王武义 刘海春 张广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 
为航天器对接五自由度试验台研究了外装智能式失重模拟技术:外装机构对主动对接环从外部进行吊装,吊装点位于主动环质心,可实现主动环三轴自由转动,并能方便地实现与主动环的安装与分离;智能式重力平衡器能迅速地、高精度地提供失重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对接实验台四点支撑式转动技术
收藏 引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 第3期29卷 288-291页
作者:张崇峻 王武义 张广玉 赵学增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针对空间对接机构五自由度动力学实验台转动装置结构简单、质量轻、摩擦力矩小的技术要求,研究了一种四点支撑式转动技术。进行了四点支撑方案的结构分析和主梁设计,提出了主梁径向位置的保证措施及具有低摩擦力矩的轴向承载结构。研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战略导弹姿态系统的变结构自适应控制研究
收藏 引用
《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 第1期23卷 17-20页
作者:许化龙 赵大炜 陈光军 王武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5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 
文中基于自校正自适应控制器原理,提出一种连续变结构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变结构控制中的滑动超平面进行自适应调整,使系统特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文中将该方案应用于战略导弹的滚动通道的控制器设计中,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轴心轨迹分析的热真空齿轮机构磨损监测系统
收藏 引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 第5期 228-230页
作者:李贵祥 王武义 齐立群 武剑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在空间齿轮机构热真空实验中,轴心运动轨迹能够反映轴承的磨损程度。由于空间齿轮的轴心位移很微小,传统的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法并不适宜,据此提出采用加速度信号测量和二次积分的方法测量轴心的运动轨迹,并根据该原理设计验证了一个基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外探测器保护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收藏 引用
《机械设计与研究》2010年 第3期26卷 89-93页
作者:孙德伟 张广玉 王武义 董惠娟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卫星平台的振动,电磁干扰,温度变化对空间红外探测器的成像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小外部干扰对像质的影响,为空间红外探测器设计了一套保护结构。首先应用新型材料—铝基复合材料制作了探测器的屏蔽罩,设计的屏蔽罩不仅质量轻,刚度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涡发生体旋涡流量计的研制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 第3期10卷 58-64页
作者:龚振起 高蕾 王武义 
本文根据旋涡流量测量的研究理论,对扭矩检出式(?)150mm 口径双涡发生体旋涡流量计的涡发生体及其仪器整体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构设计、并实液标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