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萨玛舞探源王泳舸萨玛舞在新疆维吾尔族中是影响较大,并带有较浓厚的宗教民俗色彩的民间舞蹈,它在新疆南部的喀什、莎车等地广泛流行,具有群众性。每逢节日,在大清真寺的广场前,成千上万的群众不论老幼都聚集在一起,在唢呐和铁鼓的伴奏下,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翩翩...
摘要: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后,为高等艺术教育在学科建设方面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挑战。文章基于地方综合性艺术院校自身的特点,从学科建设在综合艺术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发展中的现状分析,以及建设中的重点环节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得出以下结论:艺术院校在学科建设中首先要发挥和调动自主发展的内动力,构建合理的学科组织结构;其次,借力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外动力,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服务于地方的优势,找准自身在高等教育大系统中的学科空间定位,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带动整体发展。
摘要:新疆舞蹈教育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保护新疆各民族舞蹈生态的多样性、传承与发展新疆各民族舞蹈文化为己任,从民间原生化的“社会语境”中步入舞蹈教育次生化的“言辞语境”,语境发生了变化,但地域文化的土壤始终是新疆舞蹈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源泉,滋润着新疆舞蹈教育园地的百花争艳。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疆舞蹈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阐析新疆舞蹈教育与文化交流和地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以及舞蹈教育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传承、发展各民族民间舞蹈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
摘要:1、更新舞蹈教育观念,立足于新疆的民族特色 新疆舞蹈教育的发展要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土壤里,并广泛地、积极地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立足于新疆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舞蹈教育体系的建立中要注重学科的完整性,缜密性,继承性和特色性。不断探索一条适合现代社会。
摘要:本文着重对新疆舞蹈理论、评论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摘要: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它的舞蹈以欢快、热烈的气氛,亮丽的服饰而享誉全国.在新世纪里新疆的舞蹈创作如何看待自己的昨天、今天,如何去发展、建立起辉煌的明天,这里需新疆本土舞蹈工作者自身做出的努力,需要自身意识和观念的更新.同时,更需要本土以外的舞蹈编导的参与和舞蹈界的大力支持和理解.面对新的世纪,新疆的舞蹈工作者有信心,使本土的舞蹈创作有一个飞跃,并为此付出努力.
摘要:70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瞬。回眸新中国成立70年新疆舞蹈教育的发展可谓是栉风沐雨70载、春华秋实满天山。一、与新中国同步起航的新疆职业舞蹈教育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之际,全国人民还沉浸在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喜悦之中,1950年秋末,西北文代会在西安举行。与会代表中有一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家康巴尔汗,在举行文艺晚会时她表演了舞蹈《顶碗舞》.
摘要:在新中国七十年舞蹈事业的发展中,从吴晓邦、戴爱莲到康巴尔汗、贾作光,他们的舞蹈佳作精彩纷呈,他们热忱于舞蹈教育和文化传播。康巴尔汗作为新疆现当代舞蹈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以她享誉世界的《林帕黛》《乌夏克》《盘子舞》等佳作和桃李遍天山的教育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也奠定了新疆职业化民间舞蹈发展的基础。进入新时代,新一代舞蹈人有责任和义务,踏着前辈的足迹,把这条路走得更宽更远。
摘要: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戏曲中多种地方戏和各地的汉民间舞蹈,包括南方戏、北方剧、北方秧歌、南方花灯在新疆都有存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民间舞蹈在不断吸收南北方舞蹈的基础上,又从新疆民族民间舞蹈中汲取了养分,形成了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发展格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