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清雷"
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王清雷简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8年 第2期 I0004-I0005,F0003页
作者:王清雷西安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3年 第1期 53-55页
作者:王清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音乐史学会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以下简称文物大系)是一项国家“七五”、“九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为“八五”全国重点图书之一,其性质是中国音乐文物资料总集,目前共计已出版16本19卷。它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音乐考古田野工作——以两例音乐考古新发现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20年 第3期3卷 83-94,138,I0002页
作者:王清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音乐考古田野工作是音乐考古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该文以作者亲自参与的海昏侯刘贺墓和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这两个考古项目所出乐器的田野工作为例,详细论述了音乐考古田野工作的特点、意义、职业操守与原则及其内容、理论与方法。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周甬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 第4期 119-131页
作者:王清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撰写研究述评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音乐学界的研究述评现状堪忧,其中既有学术水平的问题,也有学风的问题。文章秉承"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术精神,对西周甬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作了详细述评。由此可知,关于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章丘洛庄编钟刍议
收藏 引用
《文物》2005年 第1期 62-68页
作者:王清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1999年6月,山东省章丘市枣园镇洛庄村发现一座大型汉代墓葬。根据出土的封混推测,汉墓的年代不会超出西汉早期吕国存在的阶段,即公元前187~前180年之间。墓主直为曾做过吕国国王的刘邦之妻侄吕台。目前已发掘36个大型祭祀陪葬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安马王村编钟的音乐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文物》2010年 第9期 78-86页
作者:王清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1973年5月,陕西省长安县马王村西周铜器窖藏出土了一套编钟,《中国音乐文物大系·陕西卷》详细介绍了这套编钟的相关资料。2005年,笔者在撰写博士论文过程中,通过对其测音数据分析后发现,其学术价值非同一般,远远超出笔者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曾侯乙编钟》编撰始末——本书发起、组织、资助人黄敬刚先生访谈录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 第2期 149-158页
作者:王清雷 陈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曾侯乙编钟》一书发起、组织、资助人黄敬刚先生出于学术文化责任和家乡情怀,聚集国内一大批音乐学、考古学等领域的资深专家,于2003年开始了《曾侯乙编钟》历时12年的编撰工作。该书于2015年7月出版,是目前有关曾侯乙编钟资料全、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与考古的对话——2014年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年会暨第六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国际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 第2期 180-187页
作者:王清雷 陈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2014年11月23日至26日,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年会暨第六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胜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东亚音乐考古学会主办,由湖北省博物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共同承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07年 第3期 70-82页
作者:王清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礼乐制度,一般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它对其后近三千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先秦文献中,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频繁出现。那么礼乐制度是否在史前时期就已萌芽了呢?笔者试图以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山东音乐考古发现看周代乐悬制度的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04年 第2期 19-26页
作者:王清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在读博士北京100029 
乐悬制度是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统治者赋予钟磬类大型编悬乐器以深刻的政治内涵,形成了以钟磬为代表、严格等级化的乐悬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乐悬的用器制度、乐悬的摆列制度和乐悬的音阶制度。这种以钟磬为代表、严格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