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秀斌"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不同生物刺激素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3年 第11期29卷 2172-2180页
作者:李炳言 宋大利 王秀斌 赵士诚 周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目的】生物刺激素对作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不同生物刺激素对玉米生长、产量形成、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旨为发挥生物刺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方法】田间试验在河南省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镁改性生物炭配施磷肥对红壤磷有效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年 第3期 84-90页
作者:吴行 郑琴 张帅 成宇阳 王秀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101500 
利用盆栽试验探究镁改性生物炭和磷肥配施对红壤磷素有效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CK)、单施磷肥(P)、单施镁改性生物炭(MgBC)和磷肥配施镁改性生物炭(P+MgBC)4个处理。结果表明,单施镁改性生物炭或单施磷肥均可增加土壤有效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区域综合地图集总体设计思路探讨——《福建省情地图集》总体方案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测绘通报》2008年 第1期 59-61页
作者:王秀斌福建省地图出版社福建福州350003 
从《福建省情地图集》总体设计入手,提出区域综合地图集总体设计中最需关注的三个问题,探讨相应的设计思路,可为区域综合地图集的编制提供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GIS网络分析中最短路径的实现
收藏 引用
《测绘科学》2007年 第5期32卷 61-62页
作者:王秀斌福建省地图出版社福州35000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角度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设计出一种类似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存储结构来存储网络图中的节点及弧段对象,在最短路径的搜索上引入矢量夹角标量值作为搜索因子,充分利用了网络图中各点元素和线元素间的拓扑关系,提高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信息多媒体可视化设计探讨
收藏 引用
《测绘通报》2007年 第7期 54-57页
作者:陈棉 王秀斌 施建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福建福州350003 甘肃省地图院甘肃兰州730000 
随着计算机网络、空间定位及多媒体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业中的推广普及,极大地丰富了空间信息可视化产品种类,拓宽了测绘技术的应用领域。但由于空间信息产品在地图符号科学艺术性、人性化界面交互以及便捷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年 第3期22卷 598-608页
作者:徐新朋 王秀斌 李大明 柳开楼 余喜初 梁国庆 何萍 周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9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进贤331717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氮肥用量和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 第3期21卷 763-772页
作者:徐新朋 周卫 梁国庆 孙静文 王秀斌 何萍 徐芳森 余喜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进贤331717 
【目的】高量化肥投入不仅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加,相反还会造成肥料资源的浪费并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导致肥料吸收利用率、农学效率等不断降低。为了明确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潮土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年 第2期23卷 369-379页
作者:宋大利 习向银 黄绍敏 张水清 袁秀梅 黄伏森 刘阳 王秀斌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华北潮土区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和植株对生物炭和氮肥施用的响应,旨在为该区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培肥土壤及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为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