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立增"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陶渊明对“身”“形”的关注、思考及诗意表达
收藏 引用
《兰州学刊》2024年 第8期 24-32页
作者:王立增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陶渊明在诗文中密切关注自己的“身”“形”,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及身体感受。由少年时期的“壮且厉”到后来年迈时的衰貌,让他产生了焦虑和恐惧。陶渊明还书写各种隐性身体,如被疲倦、饥饿、生病摧残的“身”“形”,以及醉酒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韩孟诗派的形成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36卷 104-107页
作者:王立增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225002 
从比较系统、全面的观点看,韩孟诗派的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呈现为特定的过程。在韩孟诗派的形成过程中,孟郊是诗派的开创者,其诗歌创作具有范式意义;韩念在文坛上领袖地位的确立,吸引了一批艺术趣味相投的诗人,对诗派的形成具有重要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唐诗在当时的吟诵传播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 第3期32卷 113-118页
作者:董兵 王立增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吟诵是唐诗在当时向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其传播者具有广泛性、非职业化、链条模糊、主动与随意并存等特征。在具体的传播方式方面,唐人曾进行过多种艺术探索,样式繁多,并不单一乏味。传播的场所或是在公开场合,或是在私密空间。传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汉代诗歌的音乐传播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3期 89-95页
作者:王立增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代诗歌在当时的主要扩散途径是音乐传播。它在社会上下层两个文化空间同时展开,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场合及游宴娱乐环境。传播的行为主体涵盖了各个阶层,其中乐工歌妓占主导地位。所传诗歌既有民间歌谣,又有皇帝、文人及乐人之作,还有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韩愈诗歌创作的艺术渊源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5期48卷 56-59页
作者:王立增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韩愈诗歌创作的成功,与他转益多师的精神有关。韩诗的艺术渊源主要是:《诗经》及汉魏古诗;屈骚、汉赋及神话传说、笔记杂传;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及《文选》;陈子昂、李白、杜甫和孟郊等。韩愈在学习前人的同时,能推陈出新,积极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唐代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5期45卷 122-129页
作者:王立增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唐代乐府诗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其叙事观念与叙事经验多源于汉乐府,但将分角色表演转变为问答体结构。唐代文人拟写旧题乐府诗时由于故事"潜文本"的存在,较少进行冗长叙事。唐人新题乐府中所叙之事,主要有人物传记型、政治时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人声至上论”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3年 第2期 85-89,181页
作者:董兵 王立增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中",人声"备受推崇。先秦时期就提出了"贵人声"的观念,"登(升)歌下管"成为仪式规范,其产生与"歌以咏德"的礼乐文化背景及音乐合奏时的技术因素有关,并体现出一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歌传唱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2009年 第2期 18-21页
作者:王立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传唱是唐诗向外扩散的重要途径。唐代的乐工歌妓与文人之间默契合作,为诗歌的广泛传唱营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传唱唐诗的乐工歌妓大都是职业化歌手,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辞乐相配的过程中,乐工歌妓还要进行"二度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隋诗中的乐舞资料辑录
收藏 引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1期 62-67页
作者:王立增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期以来由于学术界对隋诗中的乐舞资料未能搜集利用,导致隋代乐舞研究的滞后。本文分歌曲、歌辞、弹拨乐、吹奏乐、敲击乐、舞蹈、乐妓、雅乐建置、散乐百戏九个方面对隋诗中述及乐舞的资料进行辑录,以方便研究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裨益今学,开道后人——评钱志熙《汉魏乐府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 第2期 351-354页
作者:王立增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研究汉魏乐府诗难度甚大,这不仅是因为存留于世的文献资料有限,而且,它们原本为歌唱艺术中配乐之歌辞,难以用惯常的传统纯诗思维模式去研究。自汉魏以降,虽有一些研究者有所涉及,但主要着眼点多在文献的搜集整理或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